原標題:週期股全面活躍,創業板下跌超過3%,該不該及時調倉換股?

輝瑞疫苗獲得重大突破,全球市場的週期股開始活躍起來。對國內市場來說,雖然早已擺脫了特殊環境下的陰影,但對週期行業來說,卻仍然處於中長期壓制的狀態。如今,藉着全球市場週期股活躍的契機,調整多時的週期股開始再度活躍,併成爲了近期A股市場具有賺錢效應的投資品種。

從週三的盤面走勢分析,煤炭、水泥、鋼鐵及有色金屬等傳統週期行業再度出現了活躍的表現,傳統週期行業的持續活躍也是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所在。傳統週期行業活躍的背後邏輯,一方面與疫苗研發成功,全球經濟穩步回暖的預期有關;另一方面則在於傳統週期行業長期遭到了資金的冷淡,基本上用非常謹慎與保守的策略進行估值定價,如今藉着經濟復甦回暖的契機,傳統週期股展開一輪估值修復的行情。

與新經濟產業相比,資本一般比較認可新經濟產業的盈利增速能力。從過去幾年的業績增長情況來看,新經濟產業的盈利增長確定性較強,但相比之下,傳統週期行業的業績增速相對平緩,且更容易受到經濟以及產業週期性的約束,對資本來說,傳統週期行業似乎缺乏了想象的預期。

但是,對傳統週期行業來說,因中長期並不受到資本的青睞,它們的估值一直處於錯殺的狀態。近期傳統週期行業的持續反彈,更是對長期錯殺估值的修復,對部分資金來說,也藉助經濟週期回暖預期,展開一輪估值修復的行情。但是,因其仍然深受經濟週期及產業週期的約束,資本往往不願意深度參與,目前暫時定義爲估值修復的中級反彈行情。

需要注意的是,在傳統週期行業受到資金追捧的同時,新經濟企業、中小市值概念股等,卻展現出一定的疲軟格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創業板指數,週三下跌了3.31%,中小板指數也下跌了2.39%。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反壟斷徵求意見稿的出臺,影響到部分新經濟巨頭企業的估值定價,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市場,近期的市場表現明顯疲軟。或許,在反壟斷規則下,新經濟巨頭存在適度讓利的需求,平臺的盈利增速能力可能受到影響,自然影響到資本對它們的估值定價空間。另一方面則是前期新經濟企業的走勢比較活躍,市場給予它們的估值溢價較高,如今在政策監管趨嚴以及內外部市場降溫的影響下,前期大漲的概念股,如今卻出現了明顯降溫跡象,資本的投資行爲也趨於理性。

一邊是創業板加速下跌,另一邊是週期股的全面活躍,市場的投資風格正在發生轉變。但是,因前期大漲的新經濟企業以及相關的醫療科技股等的資金介入程度較深,資金一下子跑去傳統週期股身上,也顯得並不現實。

如今,傳統週期股的上漲,更可能定義爲估值修復的中級反彈行情,後續的反彈高度仍取決於資金的介入程度以及經濟產業回暖的預期,但中長期走勢受到壓制的週期股,確實存在趨勢扭轉的機會,但市場上演類似於十年前的週期股大牛市行情,也並不現實。但是,從中短期博弈的角度出發,週期股的反彈確定性較強,新經濟產業仍處於估值理性迴歸的階段,市場的投資風格仍在不斷轉換的過程,投資者更適合進行資產分散配置,週期股的投資比重可以相對增加一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