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發現南昌2020飛行大會現場居然停放了一架罕見的國產殲-12戰鬥機。殲-12是我國研製的世界上最輕,最小的噴氣式超音速戰鬥機,素有“空中李向陽”之稱,但遺憾的是卻沒有列裝服役。

在越南戰爭中,美國的F4戰機只裝備導彈沒有裝機炮,在與越軍米格17的近距離戰鬥中屢次受挫,多次被擊落。這個例子,使同樣側重國土防禦的中國空軍深受震撼,這也直接導致了中國新型戰機的開發思路。所以中國開始研發小型戰鬥機,想要得到一種維護簡單,成本低,起落距離短,機動靈活的輕型機,以“空中游擊戰”的方式應對地面防空。後來,新型戰機的研製任務下達到南昌飛機制造廠,這種新型戰機被正式命名爲殲-12。

殲12翼展7.2米,機長10.7米,機高3.7米,空機重量3.1噸,正常起飛重量4.45噸,最大起飛重量5.295噸,裝1臺渦噴-6乙發動機,實用升限17410米,最大航程1385千米,最大平飛速度1.5馬赫,裝備1門30毫米機炮,備彈80發,1門23毫米機炮,備彈120發,機翼掛架可掛2枚紅外製導空對空導彈或2個400升副油箱。這確實可以被稱爲世界最輕的超音速戰鬥機。不過由於殲12重量太小,內油量和載彈量限制了滯空時間。

殲12作爲“早打、大打、打核大戰”戰略思想指導下的產物,它的設計還是相當成功的。首先,它重量輕,機動靈活,可以在很短的跑道上起飛,甚至是平頭高速公路上起降。其次,它設計簡單,操作簡便,技術要求低,便於大規模生產,飛行員培訓一兩個月也能熟練地操作它。

殲12的研製目標是短程突擊,以游擊戰的指導思路,在關鍵區域上空埋伏待敵深入後,起飛迎敵,速戰速決後就近降落在附近公路。所以殲12是短距離起降、短航程、高速度低載荷的設計理念。殲12最大問題是裝備的電子火控設備過於簡單陳舊,完全依賴飛行員目視搜索和地面引導,難以適應未來的空戰環境,即使換裝新型電子火控設備也受限於狹小的機體空間,綜合性能難有提升,所以沒有裝備部隊。

殲12最大的問題是腿短走不遠,手短打不遠,作戰半徑不會超過300公里,即使是直升機,4噸也可以算作輕型機,現在看來只能算是技術驗證機。後來決定殲12不列入裝備體制,停止研製。只留下了幾架樣機,有的做了徽標,有的進了展覽館,但這是中國第1款自行研製的戰鬥機,是中國空軍擺脫蘇式飛機設計理念後,第一架從機體到部件製造完全由中國自行研製的輕型噴氣戰鬥機,爲中國實施全面獨立自主研製戰鬥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是有特殊意義的。(文/山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