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中创:大改革赋能的“惠州速度”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从谈判、纳入国家储备、纳入规划,到完成审批、正式开工,18个月就完成原本需要10年的工作;

“国之重器”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项目——只用1个月,就完成原本需要9个月的行政审批工作;

正威(惠州)新材料制造产业园项目——4月开始谈判、6月签约落户、9月摘得首块建设用地……

“惠州现象”的背后,有着犀利的“惠州速度”。而驱动力,正是改革创新。

埃克森美孚大湾区惠州乙烯项目选址(左)全景图

“先改一步、改快一步,改掉不合理的,革掉坏的,搬走拦路的‘石头’,撤掉过多的‘红灯’,彻底扫除阻手阻脚的‘蜘蛛网’,让惠州发展道路更顺畅、发展环境更清爽。”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一再鼓励,要打破条条框框限制,放开手脚大胆干。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大力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勇于出新招,切实提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水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吉同样重视,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在“快”字上下功夫。

疫情大挑战,世界大变局,不翻新,就翻船。在大战大考中,必须想变招、谋新招、出高招、使绝招,以想常人之不敢想,变不可能为可能。惠州以快人一步的速度抢抓机遇,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当前,全市上下立足“修路抓项目、提效抓队伍”重点工作,聚焦提升产业驱动力、服务力、支撑力,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

一次次刷新的“惠州速度”,正是惠州大改革、大创新释放出强劲动能的结果。

审批提速

办事“快起来”

1200宗建设项目享受“一站式服务”

惠城区马安镇马安工业发展集中区(北),银山科技LED光学膜片工业设计项目成功摘得挂牌项目用地并现场进行施工,实现了工业项目在土地摘牌当日即刻动工。“原本预期从摘牌到动工需用时6个月,现在缩短到几乎没间隔。”该公司总经理江思国没想到动工的速度可以这么快。

在惠州,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加速”并非个例。在大亚湾西区新兴产业园,惠州光弘科技三期项目办理施工许可时间大幅减少,比预期提前44个工作日就动工建设;惠州市精力科技项目从摘牌到办出产权证时间缩短30天;惠州市杰普特光纤激光产业园一期项目办理施工许可及质量安全监督只花10个工作日,比常规方式节省17个工作日……

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监控自动测试线运转情况

得益于惠州全面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市1200宗项目开工建设得到不同程度的“加速”。

加速产业发展,需要提高政府效能,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工业项目更快落地建设。广州、上海、深圳等城市已探索出台改革政策,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并取得成效。此前,惠州也进行类似探索,但种类不多。去年,惠州进一步发力。市政府印发《惠州市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和各类审批事项实施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包括从项目立项至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全过程,覆盖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其他类型事项。

市发改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市政数局等部门接连推出的多项容缺机制、审批流程精简再造等措施,共有35项行政审批实施容缺承诺制,24项技术审查实施告知承诺制,创新实施并联审批、区域评估制度等制度。通过实施区域评估制度推进了“联合审验”、“多审合一”、简化施工许可手续等“三大改革”,进一步缩短项目落地时间。

截至目前,全市社会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分别压减至60个和100个工作日以内,带方案出让土地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45个工作日以内。近3000项事项、1200个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享受到了审批“一站式”服务。

项目落地,还可以再快!9月,惠州进一步深化容缺承诺范围,重点对工业项目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实施容缺,建设单位承诺2个月内补齐,即可核发施工许可证。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中韩(惠州)产业园等园区率先进行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容缺试点,明年将推广至全市工业项目。

保障提质

要素“活起来”

探索创新3大工业项目用地机制

“当初的承诺都一一兑现,我们很有信心。”站在塔吊林立的工地边,头戴安全帽的陈天灵心情如广东此时的天空——云舒天阔。

中韩(惠州)产业园是全国三个中韩产业园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作为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优质项目集聚的重大平台,产业园所在的仲恺高新区优先为重点工业项目给予用地保障,试行工业项目“临时施工复函”建设模式,确保项目及时拿地、即时动工。

作为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第一批拿地项目,占地4万平方米、投资10亿元的东泰精密惠州项目,在短短3个月内就入园动工建设。项目负责人陈天灵感叹:这速度,没想到!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项目选址图。

项目快速落地,要素保障是重点,土地则是重中之重。

在珠三角九市中,拥有113.46万公顷土地总量的惠州仅次于肇庆而排在第二,是名副其实的“土地大市”。土地面积大,不等于土地开发强度和产出率高。2017年,惠州土地产出率为3.2亿元/平方公里,远低于深圳的11.2亿元/平方公里、东莞的5.4亿元/平方公里;2018年,惠州土地开发强度仅10%,低于深圳的55%、东莞的47%。

为让土地资源要素配置供给到惠州关键战略、关键区域、关键产业,对于投资亿元以上成规模的重大工业项目,惠州在出台新增建设用地6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盘整闲置土地等系列措施后,以改革攻坚的勇气进一步创新用地机制。

探索建立“项目用地特供”机制。惠州在每年统筹安排好给7个县(区)政府、管委会用地指标的基础上,实行“7+N”供地机制,预留一定比例的指标由市统筹特供给重大项目建设,对可明确落地建设的重大项目,由市政府直接从特供用地中划拨。这个机制,极大简化重大项目供地程序,供地效率高,且不占用县(区)的用地指标。

实行“标准地带方案出让”制度。惠州以工业用地试点,将总平面和单位建筑设计方案嵌入土地出让方案,竞地企业如承诺按设计方案实施,竞得地块后无需办理设计方案审查。这个制度,使得项目获得土地摘牌后即可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节约了企业报建时间。

实行“先租后让”供地机制。惠州把工业用地出让分成前期租赁和后期出让两个阶段,企业可先承租土地进行建设,政府再根据项目投资和产出等情况出让土地。这种做法,既能防止企业囤地,又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

对珠三角工业城市而言,土地“活了”,是对企业和项目最大的吸引力。1~9月,惠州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9.9亿元,增长14.7%,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珠三角第2位。仅上半年,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共引进各类项目36宗,项目总投资约196亿元。

服务提效

专班“跑起来”

组建20个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专班

“还有工作专班随时联系回复我们,享受了保姆式服务。”陈天灵说道。

陈天灵点赞的“工作专班”,正是惠州大胆尝试大胆干的一大“破局之举”。

大项目、大平台建设,对惠州政府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作千头万绪,一些干部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容易按部就班、被条条框框所束缚,推不进就放着搁着,进展速度快不了。

怎么破?“每个工作专班就是我们的小‘特区’,大家放开手脚大胆干。”市领导一语破的。

用工作专班的方式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做法,起源于推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的经验。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是国家重大外资项目,需要省、市做大量前期工作,包括推动项目从储备项目转为规划项目、获得项目核准等,还需要解决航道拓宽、输油管道改线、重建码头等多个难点问题。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施工现场。

在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期间,广东省成立惠州市重大石化项目建设指挥部,协调省市两级顺畅联动,服务项目用地、设计、报批报审等相关工作,突破政策瓶颈;惠州探索成立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工作专班,制订项目落地实施责任分解机制,梳理项目涉及的每个细节,细化落实到职能部门、科室责任人,制订完成阶段任务时间表,以时间倒推一项项事项完成。

这种以指挥部的模式运作,围绕项目展开跨层级多部门紧密合作、为项目提供全程贴身服务的方式,极快地推动项目难题的解决。今年4月22日,与埃克森美孚公司代表签署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初步投资协议的1年半后,项目正式动工,可谓“神速”。

今年8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将这一成功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机制、一抓到底”的模式,组建了20个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如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指挥部(工作专班)、中海壳牌三期乙烯项目工作专班……

工作专班由市领导直接牵头,决策机制更为灵活、高效。各工作专班分别由1名市领导担任组长,各成员单位安排工作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工作,并确定专班办公室人员统筹推进项目有关工作,实行“挂图对表”作战,协调解决项目遇到的招商、融资、用地、建设等问题。

工作专班给干部“松绑”,鼓励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各工作专班都制定重大项目推进计划图和工作表,按“一图一表”要求,细化各环节工作任务,明确完成时限,落实责任到人,统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专班的有效运作,使得各重大项目得以加速推进。中海壳牌三期乙烯项目已完成预可研报告及总平面布局图;惠州LNG接收站项目核准申请已通过国家油气项目“绿色通道”,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攥指成拳,合力致远。惠州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制度,已由市一级延伸到县区,七个县区班子列出重大项目组建专班,充分发挥工作专班“领头羊”作用,敢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集中力量干大事、干好事。

短评

锐意改革加快一流城市建设项目加快落地投产展现出的“惠州速度”,标记着这座城市争创一流的铿锵步伐。这背后,是敢闯敢干的奋斗激情和强大改革推动力。快步向前的城市,因身怀闯劲且识变、应变、求变而更显青春勃发。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古往今来,锐意改革者兴,抱残守缺者衰。历经时代风雨的惠州,始终勇立潮头,以时代目光和改革意识看待发展问题,最近一两年更是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拓展深度,着力破除发展障碍、释放改革动力,促进不利于发展的深层次、根源性问题的解决,为前所未有之事,成前所未有之功,推动惠州经济社会建设爬坡过坎,不断取得新成效。我们赞叹“惠州速度”,亦应铭记改革精神!以改革这一“关键一招”全面改革项目审批和施工图审查,探索建立土地出让新机制,在去繁就简中提质增效,在建章立制中精准服务,让惠州办事“快起来”、要素“活起来”。快速精准的服务加快企业落地投产,全局盘活发展资源要素,大大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凝聚力、爆发力,加快国内一流城市建设进程。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投产,产生的强大带动效应及久远社会影响,让惠州未来发展更具想象空间。改革永不止步,勇者一往无前。站在历史发展新起点上,善于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进一步提升“惠州速度”,一流事业建设的动力一定会更加强劲。

来源:惠州头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