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盛世多年的唐朝,爲何差點毀在安祿山之手,最終又被誰平定?

唐朝自從唐高祖李淵稱帝到後梁太祖朱溫篡唐,一共在世289年。在這兩百多年的時間裏,大致是按照安史之亂作爲唐朝由鼎盛到衰敗的轉折點。早在唐太宗登基爲帝后,勵精圖治擊敗強敵東突厥,被草原上的部落尊稱爲“天可汗”,開創貞觀之治。

等到唐高宗繼位後,擊敗擊敗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雖說沒太宗李世民那麼厲害,也開創了永徽之治,讓多少人免於戰亂之苦。等到唐玄宗繼位時,唐朝已經逐漸發展壯大爲世界矚目的強國,就連其他國家的人都被唐朝的盛世狀況給震撼。

可惜的是,唐玄宗早年的時候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算是一個非常賢明的君主。但他到了晚年的時候,迷失在大唐繁華奢靡的現象當中,開始逐漸怠慢朝政,任用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人,還將邊疆的安全金給了安祿山等塞外民族之人手中,企圖依靠他們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安定,最終偷雞不成蝕把米,引發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

當時正是天寶十四年,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了一場震驚全唐朝的兵變事件。由於唐朝已經很多年沒有發生過大的戰役,多少人一直沉浸在盛唐的夢境中,從沒有人想過戰爭會突然發生。安祿山發動的這場兵變除了屬下的唐兵之外,還有同羅、奚、契丹、室韋的是士兵,大約15萬人。

打着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的藉口在范陽起兵,叛軍所到之處的州縣都望風瓦解,當地縣令不是開門迎接叛軍,就是選擇在叛軍沒攻打過來之前就棄城逃跑。即便是在太原地區傳出安祿山造反的奏報時,唐玄宗仍然認爲這是那些厭惡安祿山的人編造的假話,從沒想過安祿山會起兵造反。

直到安祿山快要打到長安的時候,唐玄宗不得不這樣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落得倉皇逃竄的下場。等到長安陷落後,作爲唐玄宗嫡皇孫的李豫跟隨唐肅宗搜兵靈武,擔任天下兵馬元帥。與副元帥郭子儀跟叛軍的10多萬人決戰取得大捷,最終成功收復京師長安。等到李豫整軍進入長安的時候,全城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都在歡迎他的到來。鎮守安撫了長安百姓三天後,就率領大軍向東出擊,成功收復洛陽。在不久之後被立爲皇太子並舉行了冊禮,最終確立了皇位繼承人的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