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賈島曾創作一首五言絕句名曰《劍客》,詩曰:“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此詩託物言志,抒發了興利除弊、實現政治抱負的豪情壯志,更將劍客的豪俠之風表現得痛快淋漓,其仗劍行天下,快意了恩仇,劍鳴於匣處,欲作劍客侯的壯志令人敬佩。

劍客,我們瞭解其形象者,大部分來源於武俠小說,武俠影視劇中,然而藝術源於生活,在歷史上,劍客存在於現實當中,有甚者更是名留史冊,爲後人所熟知。例如荊軻,戰國時期最爲有名的刺客,“圖窮匕見”“荊軻刺秦”講得便是劍客荊軻的事蹟;又如蓋聶,此人想必大家知曉其名來源於一部很火很成功的動漫劇,但事實上,他是存在於現實的,而且爲司馬遷的《史記》所記錄過,講述荊軻向蓋聶討教劍術一事。

古裝劍客人物影視形象(圖)

記載古代劍客的典籍衆多,尤其以《三十三劍客圖》最爲著名,該著作乃我國古代著名的木版畫,三十三位劍客的事蹟記載於《唐宋傳奇》之中,後來清代晚期著名畫家任渭長根據此書創作了三十三位劍客形象圖,名曰《三十三劍客圖》,後來金庸先生還曾爲其作傳。內中劍客有名者且爲大家所熟知者衆多,諸如:虯髯客、聶隱娘、崑崙奴、趙處女等。劍客太多,不好一一作解,筆者悔昔道來便來講其一,名曰潘扆。

對於潘扆的記載典籍很多,諸如:北宋馬令的《南唐書》卷二十四中吳淑所著的《潘扆》;託名唐朝著名志怪小說家段成式所寫的《劍俠傳》;還有吳淑所著的《江淮異人錄》以及《三十三劍客圖》第二十六圖等皆是記錄了劍客潘扆的。

潘扆,位於《三十三劍客圖》第二十六圖。圖贊雲:“自稱野客,依鄭匡國。”據《南唐書》中寫道這潘扆原爲大理評事潘鵬之子,少時他居於和州(今屬安徽馬鞍山市),常於雞籠山砍樵,並以此來供養親人,常駕小舟來往於江淮之間,故而自己號稱“野客”。有一日,潘扆剛將砍好的柴火放於船上準備過江,一老者連忙叫住,請求潘扆載他過江。潘扆看老者年邁,於是答應了他的請求。此時,天空正下着大雪,潘扆拿出自己所帶的酒與老者一起分享。行至江中的時候,潘扆所帶的酒已經被兩人喝完,潘扆大嘆酒帶少了,喝得不夠盡興。

古裝劍客人物影視形象(圖)

老者聽潘扆所嘆,對潘扆說道:“我也帶了酒”,於是解開行囊,取出一小葫蘆。然後舉起小葫蘆給潘扆倒酒,自己也倒好酒,一飲而盡。令潘扆奇怪的是,老者的葫蘆十分的小,但裏面的酒卻始終喝不盡。兩人一邊喝一邊相談,很快船到了岸邊。老者上了岸對潘扆說道:“你是個孝子,心懷道義與道氣,是個可以教學的人。”於是,老者毫無保留地教潘扆道術。

自此後,潘扆猶如變了個人,能力異於常人,百姓都稱呼他爲“潘仙人。”他能夠將水銀捧在手中使其變成白銀。曾有一次,他來到一戶人家裏,看見池塘水面上漂浮着許多葉子,他就對這戶人家的主人說道:“我們可以以此來做個遊戲”。那主人問道:“做何遊戲?”潘扆道:“你且看來。”潘扆取來一器具將水面上的落葉都撈了起來,然後將它們放在地上,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那些葉子隨着其自身的大小都變成了魚。潘扆再將魚放回水中,它們又變回了葉子。主人,看得目瞪口呆,驚訝不已。像這樣奇異的事情,還有許多,筆者就不多舉例子。

據《南唐書》記載,潘扆曾投靠於海州刺史鄭匡國,由於不太瞭解潘扆,故而鄭匡國並不重視潘扆,只是把他當作一般門客而已,並安排潘扆住在馬廄旁的一間小屋子裏。鄭匡國喜歡打獵,有一日,潘扆跟隨鄭匡國一同到郊外打獵去了。這鄭匡國的妻子便趁機到潘扆的住所查看,想了解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當她走進潘扆的房間,看見房中家徒四壁,一張破舊的牀,牀上鋪着一張草蓆,席上擱置一個竹箱,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鄭妻好奇,想看看竹箱裏放了什麼東西,於是打開了竹箱,但見裏面僅僅放了兩枚錫丸。雖然覺得奇怪,這兩枚錫丸到底用來幹什麼的,不過她並沒有動那錫丸,看了幾眼就把箱子蓋好,然後出了屋回去了。

古裝劍客人物影視形象(圖)

潘扆跟隨鄭匡國打獵回來後,進屋便知道之前屋中發生的事情,他罵道:“這女子好大的膽子,竟敢到房中來亂動我的劍,幸虧我早已收了劍光,不然她早已經身首異處了。”(此處便是引光爲劍、殺人無形的本事)

這事被人傳到了鄭匡國的耳中,鄭匡國聽後大爲驚訝,說道:“恐怕他是個劍客。”於是禮遇有加,請潘扆教授他劍術。潘扆見鄭匡國誠懇,便對他說:“我先演練下給你看看吧。”但見潘扆從懷中取出兩枚錫丸,放於掌中,未過多久,竟有兩道猶如白虹一般,刺眼的光芒從其指尖射出,環繞在鄭匡國的頭頸四周,發出錚錚的聲響。嚇得鄭匡國戰戰兢兢,汗如雨下,顫抖地對潘扆大讚道:“先生的劍術果然登峯造極,入神級境界,今日大開眼界,實在歎爲觀止啊。”潘扆哈哈大笑,然後變化手指形狀收了剛纔的劍光,那光又變回化成了兩枚錫丸。自此後,鄭匡國對潘扆厚待有加,奉若上賓。

關於,這位大劍客潘扆的傳奇事蹟,還很多,筆者悔昔就不一一道來了,列位若有興趣不妨找相關書籍瞭解,收筆於此,咱們下文再談!(文:悔昔道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