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简称“湘”,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在1955年授予的中高级开国将领(元帅、大将、上将)中湖南人占了百分之六十左右,其中十大元帅最终有三位(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十大将中有六位(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陈赓、许光达),因此湖南有“无湘不成军”、“湖南无特产,唯有出将军”的俗语,下面咱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湖南籍的开国将帅。

彭德怀元帅

彭德怀元帅,湖南省湘潭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长征后担任陕甘支队总司令、红军前敌总指挥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彭德怀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与朱德总司令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取得了平型关等战斗的胜利,1940年指挥发动了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出任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七个月内连续进行五次战役把以美国人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回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贺龙元帅

贺龙元帅,湖南桑植人,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1927年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后贺龙又领导发动了湘西起义,创建了湘鄂西根据地,1935年领导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后任红二方面军(原红二、六军团)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贺龙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率部东渡黄河挺进敌后,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期间奉命协助彭德怀组织指挥西北战场部队,并主持后方根据地的建设,为西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罗荣桓元帅

罗荣桓元帅,湖南衡山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收起义,后随毛泽东来到井冈山,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主任,后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山东建立了中共最强大的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正规军人数占共产党军队的三分之一,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人民解放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将东北野战军由11万余人发展到150万人,成为各大野战军中实力最强的野战军,占全国军队总数的三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并主持了上将以下、少将以上将衔的评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粟裕大将

粟裕大将,湖南会同人,侗族,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进入井冈山后参加了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1945年任苏浙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南、浙西、浙东部队。解放战争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指挥了高邮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之首。

黄克诚大将

黄克诚大将,湖南永兴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创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领导创建西满根据地,任西满军区司令员,后任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谭政大将

谭政大将,湖南湘乡人,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军委秘书长、政治部训练部部长、红十二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央军委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萧劲光大将

萧劲光大将,湖南长沙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参谋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劲光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执行陕甘宁边区防务、清剿境内土匪、安定社会秩序任务,1942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后兼任辽东军区司令员,指挥部队实施四保临江作战,三个半月内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大规模进攻,彻底扭转了南满局势,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转入攻势作战创造了条件,1949年8月兼任湖南军区司令员在衡宝战役中,萧劲光指挥中路军围歼国民党军4个精锐师,解放湖南大部地区。建国后,萧劲光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任海军司令员兼第一海军学校校长,1954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陈赓大将

陈赓大将,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历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师长、红四方面军参谋长,率部参加了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期间任第2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任云南军区司令员,1951年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回国后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许光达大将

许光达大将,湖南长沙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后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三军军长、第二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兼任第一所坦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学校校长,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