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時代該用什麼存儲?

必須是閃存呀,許多人可能都這麼想。

沒錯,閃存已經成爲我們選擇存儲的首選。但其實這已經是一種落後的選擇,因爲早在好幾年前就有人開始嘗試使用閃存了。並且閃存如何實現智能化呢?這個問題恐怕也難有合適的答案。

那麼,在智能化的今天,在大家都談數字化轉型的時候,我們的存儲是否也要有所升級呢?答案是一定的。就在11月5號,戴爾科技集團在上海召開了以“新存儲,塑新局”爲主題的2020戴爾科技集團存儲用戶峯會,會上再度明確了“第五代存儲”的概念,也意味着戴爾存儲走向了全新的時代。

那麼,第五代存儲又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存儲的歷史開始。提到存儲,許多人印象中還是傳統的機械硬盤和RAID陣列。沒錯,這就是第一代存儲的核心部件了,如今我們將最古老的DAS定位爲第一代存儲,它的特點就是兩個字——“直連”。

但是伴隨着互聯網的發展,DAS這種直連存儲很難適應網絡數據傳輸的要求,因此就有了以SAN和NAS爲代表的第二代存儲(網絡存儲),隨後又演進出支持文件和塊的第三代存儲(統一存儲)。直到幾年前,閃存的出現使得存儲的性能實現了大幅度的飛躍,我們也將其稱之爲第四代存儲。

從1978年的第一代到90年代的第二代到2000年的第三代一直到2010年的第四代,我們發現存儲發展大概以10年爲一個演進週期。而到了2019和2020年,我們發現數字化已經成爲了整個行業關心的問題,而數字經濟的也催生了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興技術和混合多雲的應用環境。從這個角度來說,第四代存儲也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第五代存儲呼之欲出。

這也就是戴爾提出第五代存儲的原因。當然相對於傳統意義上的技術不變革來說,這一次的第五代存儲範圍要更爲廣泛——它一方面具備技術的革新,讓客戶能夠享受到更高的存儲效率和安全性,同時另一方面它也更強調應用場景和應用環境的多樣性的解決方案,可以說是一次全新的“升維迭代”。

在戴爾看來,全新的“第五代存儲”的應該具備以下5大特性——“敏捷高速”、“有效容量”、“無縫接雲”、“數據護航”、“AI賦能”。仔細分析下來,這5大特性分別對應了性能、容量、雲化、安全和AI這五個維度,也是戴爾對於客戶應用場景的明確量化。在許多人看來,性能、容量、安全都已經是存儲領域的老生常談,但其實面對全新的應用場景,它們的定義也有了變化。

“戴爾易安信有款名爲PowerStore的產品,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具備了重複數據刪除技術,可以實現1:4的重刪比。其實這種技術許多品牌也有類似的產品,但是因爲及其消耗處理器資源,所以大部分企業默認都不開放這項功能。而戴爾易安信的不但默認開啓,而且我們還可以承諾1:4的數字,達不到的話就會賠付容量”,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存儲平臺及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孔大勇如是說。

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存儲平臺及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孔大勇

由此也能看出戴爾易安信在技術上的實力和底氣。互聯網產業有句話叫做“快速迭代”,而正是由於有個出色的技術積澱,戴爾科技集團還有能力推出第五代存儲系列產品。在孔大勇看來,隨着5G、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推動,戴爾科技集團可以憑藉在全閃存、融合及超融合架構、軟件定義、虛擬化等數字化關鍵領域強大的技術實力,爲不同規模的企業客戶提供全球領先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以及專業的服務和諮詢,以科技創新賦予客戶核心競爭力優勢,釋放其數據價值,以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道路。

當然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僅僅憑藉出色的性能依然是不夠的,第五代存儲之所以能夠推陳出新,其特點就在於對於數字化與智能化的把握,因此“無縫接雲”與“AI賦能”的重要性也更加凸顯出來。在經過了早期的私有云與前幾年的公有云時代之後,如今的雲市場已經呈現出混合雲的態勢,許多企業都在搭建自己的多雲環境,將業務數據與辦公數據實現分離,從而在保證自主的前提下擁抱雲計算。

由此也就有了“雲邊端”系統的需求,加上AI與網絡互連,事實上形成了“邊端雲網智”的五個維度,對於混合雲的要求也更就高了。正如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中國研發集團總經理劉偉博士在描述存儲技術的演進和趨勢所提到的那樣,當下多雲時代的存儲必須具備“多”、“快”、“好”、“省”的四大需求。

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中國研發集團總經理劉偉博士

所謂“多”,是指多種數據形態和應用場景;“快”是能夠實現快速的處理速度;“好”特指高性能、可擴展性並能夠滿足雲計算、智能化的應用需求,“省”則代表在低成本、低耗能條件下實現最大化的有效容量。簡單說來,無論是在性能、智能化、低成本和有效容量等任何一個方面,第五代存儲都應該兼顧。

這也與孔大勇的說法不謀而合,體現出戴爾科技集團在存儲定位上認知的一致性。而談到上述問題,性能已經由全閃存負責支撐、容量也有戴爾特色的重複數據刪除技術來保證,低成本低能耗更是戴爾科技集團一直以來堅持的目標,如此看來只有智能化一個問題需要解決。而這一點,也正是第五代存儲的關鍵因素之一。

其實也不僅僅是存儲,所有設備都在談到智能化的問題。在當下的數據中心,無論是計算、存儲、網絡乃至於散熱、供電等多種設備,都強調“智能”的問題,這不僅需要自動化的運維,更需要設備具備自主學習和管理的能力。爲此,戴爾科技集團提出了“AI賦能”的概念,爲所有存儲插上智能化的翅膀。

這可並不是說說而已,小到一臺存儲大到上百臺的存儲集羣,都需要AI實現管理。“戴爾易安信的存儲內嵌了AI引擎,爲了讓產品能夠更智能地、自主地運行。其中,包括故障的診斷、性能的優化,都有機器學習的參與。新的Power家族系列都會具備這樣的特點”,戴爾科技集團大中華區售前系統工程部總經理楊捷表示。

戴爾科技集團大中華區售前系統工程部總經理楊捷

從一臺到多臺,這並不是簡單的1+1=2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量變引起質變,多集羣的管理在行業一直是一個難題,而想讓集羣中的存儲能夠在無人干涉的情況下相互學習、彼此協同,就更不是簡單編輯幾行代碼就能做到的。“我們可以根據每一個系統的繁忙程度對上面的數據進行分配優化。如果某個系統很忙,就把它上面一部分的數據遷移到別的控制器上,這些操作對應用是透明的,且是在集羣內部發生的”,楊捷介紹說。

同時這種學習還可以基於戴爾科技集團的Cloud IQ雲來實現。這個雲的名字你可能覺得有些陌生,但事實上在全球範圍內它已經積累了許多用戶。在經過客戶同意的情況下,Cloud IQ可以對存儲系統實現遠程監控和服務,並把這個系統的運行狀況傳到雲端。在設計用戶數據本身的情況下,數據中心通過分析全球成千上萬的系統數據體現出整個存儲系統的使用情況,並實現進一步的學習與創新,這也是戴爾科技集團“AI賦能”的一部分。

海量的數據訓練、每日頻繁的應用場景模擬與還原,讓戴爾易安信的存儲都具備了機器敏銳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學習能力。通過不斷的訓練,就能夠讓系統自動實現高效運維,並且針對可能出現的故障進行先期判斷和預警,在故障發生時能夠及時更新與告知,成爲數據中心最智能的“非生命體”。

從性能到容量,從雲端協同到AI賦能,正是諸多的特性使得戴爾科技集團的第五代存儲能夠應對複雜的應用場景,這也使得戴爾科技集團提供了涵蓋從邊緣到核心再到雲端的全方位數據保護解決方案,以此來適應客戶不同的業務環境,並幫助客戶管理其數據資本。

“在中國,爲中國”是戴爾科技集團一直倡導並踐行的承諾,事實上從研發到製造再到服務,戴爾科技集團也越來越多的落地在中國。“我們有越來越多的研發也是中國在做,中國也有全球最大的研發基地之一,在北京、上海、成都,招聘了大量的當地優秀人才”,孔大勇表示,“超融合產品VxRail完全是在中國研發製造的,包括PowerStore的核心部分也是在中國研發的”。

在製造方面,戴爾易安信的許多存儲以往都在北愛爾蘭生產,如今這些產品也轉移到了中國工廠。甚至在服務領域,不僅僅中國市場的服務來自於本土團隊,就連日本、韓國的服務也是由中國團隊來完成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已經成爲了戴爾科技集團非常重要的研發基地和生產基地,更是東亞市場服務的橋頭堡。

就在剛剛落下帷幕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戴爾也受邀全方位展示了戴爾中國戰略的核心內容,以及支持和幫助中國客戶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整體實力,尤其是如何以更多優秀的創新成果,積極參與和推動“新基建”,集中體現了戴爾長期深耕中國市場取得的實踐成果。

正如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裁黃陳宏博士所說的那樣:“經過22年的發展,戴爾中國已經完全融入到中國經濟之中,我們的生產、採購、研發、銷售和服務都已經深深地植根中國,是真正的‘外資本地企業’”。

大數據被成爲數字化時代的“石油”,而戴爾科技集團所提供的第五代存儲則實現了從“原油”到“汽油”的一條龍服務,從數據存儲到數據應用,更好的挖掘數據價值、利用數據價值,幫助越來越多的客戶實現數字化轉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