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下的轉變,企業主的感觸:當銀行主動找上門來合作的時候

來源:第一財經

“無論是外匯外貿、還是普惠小微,做產品的出發點已經變了,10年前是以銀行爲中心,現在是按照客戶的需要進行設計。”談起今年以來企業融資的困難與突破,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資深業務經理吳駿這樣對記者說。

“今年與以往有所不同,幾大行都跑過來要合作。”對於今年融資環境的變化,南京容向測試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學其深有感觸。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和貿易帶來巨大沖擊,也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挑戰。江蘇省是製造業大省、外貿大省,該省衆多中小企業在遭遇疫情帶來的衝擊下,卻感受到了銀行業服務方式的轉變,這些變化帶給它們希望和生機。

得益於監管部門的政策加碼以及金融機構對普惠金融業務考覈方式的轉變,江蘇省民企、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顯著改善。但在延期還本付息政策紓困背景下,普惠金融領域的不良尚未完全暴露,防風險依然是銀行面臨的一項挑戰。

調整考覈激勵

普惠金融不需大水漫灌,針對不同特點的企業,需要精準滴灌。

在小微企業貸款中,信用貸款佔比較低,多數需要抵押、擔保。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提出提高小微信用貸投放,在監管評價和監管考覈中明確把提高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的比重作爲考覈的一個重要加分項,鼓勵商業銀行儘量發放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

實行盡職免責制度、消除一線人員後顧之憂、差異化考覈和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調動放貸積極性,在監管的大力推動和銀行調整考覈激勵“指揮棒”的多方作用下,民企、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得到顯著改善。

南京容向測試設備有限公司就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該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電磁兼容測試的民營企業,公司總經理沈學其告訴記者,以往,缺乏資金實力,很多大的項目不敢接;現在資金問題解決了,可以放手承接項目,今年還將投資幾千萬建設新的實驗室。

記者瞭解到,依託知識產權等優勢,中國銀行南京江寧支行在放貸過程中增加信用比例、減少資產抵押比例,南京容向今年獲得了1000萬元信用貸款額度,且貸款利率也從去年的4.85%降至3.85%。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政策不斷加碼,普惠金融考覈結構也提出了更精細的考覈目標。“往年只有業務量、增數的考覈,今年有結構性的考覈,包括貸款期限、信用貸款比例、首貸戶、無還本續貸等等。”中國銀行南京江寧支行副行長宋燕對記者表示,無論從考覈體系還是從總行給予的補貼來看,做普惠金融業務並不是運動式、階段性、窗口式。

此前,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郭新明在“金融支持保市場主體”系列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部分銀行還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小微貸款獎勵制度,如有的銀行將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的考覈獎勵提高50%,有的銀行對客戶經理推薦並審批成功的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按每筆100元進行獎勵。

這些情況也是全國普惠金融實踐的縮影,提高信用貸款佔比等已成爲普惠金融領域的關鍵詞。根據央行數據,今年3月至8月,銀行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超過3000萬筆,共計1.8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300億元。

銀企共命運

江蘇是經濟外向型省份,外向經濟依存度高達4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多個百分點。在記者前往調研期間,中國銀行江蘇分行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目前,貿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對蘇州外貿經濟的疊加衝擊還是比較明顯的。

根據中國銀行統計的200家樣本企業數據顯示,疫情衝擊下,有20%的企業訂單沒有影響,70%的企業訂單降幅在30%左右,50%的企業認爲影響較大。其中,製造業、批發零售經營影響最大。受影響的原因主要包括訂單取消、付款方式的轉變等。目前,200家樣本企業大概有45%的企業已經在做產品端、國內轉內銷的調整,包括尋找新的市場和拓展國內市場。

面臨複雜的內外部形勢,中國銀行多方施策,全力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以穩定江蘇地區外資外貿基本盤。比如,搭建差異化全方位授信支持體系,針對傳統外貿企業輕資產、抵質押品較少的情況,中行江蘇分行綜合考慮企業資信狀況,開闢審批綠色通道。同時,鼓勵產品經理提前介入客戶授信方案,提高授信額度與產品的適配性,改善外貿客戶授信條件等,全力對沖雙重不利影響。

隨着企業加快復工復產,該省的進出口業務逐步企穩回升,投資保持穩定增長,外貿外資形勢逐漸好轉。

以蘇州市爲例,2020年1-7月,蘇州外貿進出口總值1724.3億美元,同比下降5.9%,較一季度跌幅(15%)縮窄9個百分點,二季度進出口在經歷了一季度大幅震盪後呈現初步回升。

穩外貿措施還將進一步強化。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用好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推動外貿穩中提質、創新發展。落實再貸款、再貼現等金融支持政策,加快貸款投放進度,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外貿信貸投放,落實好貸款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支持力度。充分發揮進出口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作用,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根據市場化原則適度降低保險費率。

從全球來看,疫情還遠未有要過去的跡象,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卻已經發生了從思維方式到行爲方式的變化。這個變化是一個好的開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