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上說,"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左傳》也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可見戰爭不是兒戲,一旦戰敗那是需要付出慘重代價的,而最近西亞小國亞美尼亞就品嚐了戰敗的苦果,那滋味絕對不好受。

據外媒11月10日的報道,因爲不滿與阿塞拜疆簽署停戰協議,大批憤怒的亞美尼亞民衆衝進政府大樓,不僅洗劫了包括總理府在內的政府機構,而且還將當時在場的亞美尼亞議長打成重傷,當場不省人事被送往醫院急救並實施手術。亞美尼亞人的憤怒可以理解,就在當天,在普京與土耳其的撮合下,亞美尼亞在丟失大片土地的情況下,被迫與阿塞拜疆達成了停火協議,這場持續了1個多月的戰爭,以亞美尼亞戰敗而告終。

這讓很多亞美尼亞非常難以接受。一方面,他們對於納卡有着特殊的感情,當地70%以上的居民都是亞美尼亞人,現在這塊4400平方公里的土地很可能被阿塞拜疆全部奪走,他們極爲憤怒和失望。另一方面,自9月27日戰爭爆發以來,亞美尼亞人爆發了極高的愛國熱情,在犧牲大量兵力的情況下,連老兵、小孩都上戰場了,陣亡近萬人,最終卻是這麼一個結果,這讓很多亞美尼亞無法安接受。

戰爭繼續打下去,或許不一定獲勝,但總有勝利的一絲希望,戰爭結束了,一切塵埃落定,戰敗了,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因此大批亞美尼亞人衝進了政府大樓,洗劫了總理府,將議會議長打成重傷。與亞美尼亞人的悲傷、憤怒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停戰協議簽署的消息傳來之後,阿塞拜疆舉國慶祝,很多地方都燃起了煙花,而總統阿利耶夫更是在直播講話中哈哈大笑,笑得合不攏嘴,很顯然阿塞拜疆"大獲全勝"。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亞美尼亞之所以淪落到這步田地,主要在於錯誤估計了自己的盟友,帕希尼揚總理一直認爲亞美尼亞是俄羅斯領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成員,莫斯科不可能見死不救。但事實上,雖然戰事對亞美尼亞越來越不利,但普京仍按兵不動,坐看亞美尼亞一步步走向戰敗的深淵。儘管在11月10日當天,俄羅斯終於出兵了,派出了近2000名士兵進入納卡,但已經爲時已晚。

一方面,在土耳其的支持下,經過1個多月的戰鬥,阿塞拜疆已經奪取了大部分納卡地區的土地,除了首府斯捷潘納克特尚未有攻克外,其他的地方基本上都已經到手了,包括距離首府只有10公里的舒沙。而舒沙位於斯捷潘納克特與亞美尼亞本土之間,掐斷了這根臍帶,斯捷潘納克特最終屬於誰還真的不好說。另一方面,從土耳其、阿塞拜疆同意停火,阿利耶夫大笑來看,俄羅斯滿足了阿塞拜疆的幾乎所有要求。

△阿塞拜疆第一副總統梅麗班宣佈:恢復了國家的領土完整

亞美尼亞辛辛苦苦盼來了"王師",但王師不是來收復失地的,而是來"收屍"的,今後的日子不好過了,戰爭耗費了大量的財富,製造了千千萬萬的寡婦,而且對於俄羅斯也更加依賴了,今後只能老老實實的做戰鬥民族在中東附近的一枚棋子、一顆道釘。亞美尼亞政府也因此威信掃地,民衆失去了對國家的信任和尊重,出門在外都感到丟人,備受煎熬的帕希尼揚總理表示,如有必要,政府可以下臺,然而這又有什麼用?

死者不能復生,丟失的土地也拿不回來了,政府倒臺,總理拍拍屁股走人,留給民衆一身的債務和一地的雞毛,還有滿腔無處發泄的憤怒。"治大國如烹小鮮","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明顯土耳其與阿塞拜疆是處心積慮,而亞美尼亞政府計劃不夠周密,沒有做到"未慮勝先慮敗",更是將希望寄託在大國干涉上,結果淪爲國際笑柄,"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