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發酵的納卡衝突對參戰雙方都已經造成了巨大損失,土耳其和俄羅斯等域外大國的注意力也被越來越多地吸引到這個區域。在經過多次停火協商失敗之後,俄羅斯方面終於下場親自調解衝突,納卡衝突看到了終極的跡象。據央視網11月10日消息報道,當地時間9日,亞美尼亞總理尼科爾·帕西尼揚、阿塞拜疆總統伊利拉姆·阿利耶夫以及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簽署了關於結束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的和平協議,協議要求雙方立即解除敵對行動,恢復納卡和平。由俄羅斯牽頭進行的三方最高領導人正式和談,這確實是第一次。

與此同時,俄羅斯方面也拿出了其他有力的措施來保障和平協議貫徹落實。最核心的行動爲向納卡地區部署俄羅斯維和部隊。按照俄羅斯公佈的消息,沿着納卡地區的接觸線,俄軍將部署1960名持有輕武器的武裝人員,以及90輛裝甲運兵車和380輛各類汽車,這些兵力和裝備將負責監督納卡地區維持和平。而俄羅斯維和部隊的駐紮年限爲5年,雙方若同意則可以在到期後繼續延長。截止發稿, 俄國防部已宣佈6架載有俄維和人員的伊爾-76戰略運輸機,已經前往納卡地區。

俄羅斯的介入可謂閃電般快速,且有較大的力度。普京總統迅速組織其亞阿雙方共同會談商討和平協議,在俄羅斯的大國影響力之下,這兩個小國顯然必須接受調解,即使是試圖支持阿塞拜疆繼續打下去的土耳其,面對這個局面也無法多說什麼。隨着俄軍武裝力量快速地介入地區,開始沿着接觸線部署,接下來阿塞拜疆方面也不敢冒着傷及俄羅斯人員的風險再次開火。雖然在9日當天,一架俄軍米-24直升機被阿塞拜疆方面失誤擊落,但阿塞拜疆國防部長隨後立即道歉,阿塞拜疆方面也積極表示賠償,希望俄羅斯方面不要動怒。可見阿塞拜疆對於如何處理與俄羅斯的關係,還是非常清醒的,他們不太可能違逆俄羅斯的調解。

可以說,在俄羅斯果斷出手之後,納卡地區的衝突應該是可以結束了,無論是阿塞拜疆、亞美尼亞還是土耳其,都沒有繼續頂着俄羅斯壓力動手的能力和意願。現在我們回顧納卡衝突,不難看出,最大的輸家只有一個,那就是國力偏弱的亞美尼亞。根據俄亞阿簽署的納卡和平協議,其中除去宣佈停火併部署俄羅斯維和人員外,最大的規定就在於將相當數量的納卡地區土地交給了阿塞拜疆。包括在2020年11月15日之前,亞美尼亞需要將克爾巴佳區交與阿塞拜疆,在2020年12月1日之前將拉欽區交給阿塞拜疆。儘管亞美尼亞得以保留納卡首府並維持一條連接納卡首府與亞美尼亞的走廊,但阿塞拜疆拿到了不小的納卡地區領土。下圖爲納卡和平協議全文,細細品讀,裏面的條款對於亞美尼亞來說,簡直是"喪權辱國"!難怪亞美尼亞議長被憤怒的本國民衆當街一頓暴打。

今天的這個結果,其實很早之前也可以預計了,當年亞美尼亞能夠擊敗阿塞拜疆並控制納卡區域,很大程度上是雙方實力差距不大,且亞美尼亞保留了大多數的更具戰鬥力的蘇聯老兵。今天來看,阿塞拜疆有土耳其直接支持,本身實力也優於亞美尼亞,而亞美尼亞方面在納卡衝突中沒有直接的軍事支援方,戰事的趨勢從一開始就很明顯了。對於亞美尼亞來說,他們已經盡力了,老人孩子都開始上戰場,但仍然無法扭轉國力上的巨大差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