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印度媒體11月4日報道的消息,位於印度西部的一個防寒服倉庫突然在凌晨爆炸起火,爆炸聲巨大以至於將周圍居民從深夜的熟睡中驚醒。有居民表示,聽到爆炸聲後,就看到遠處夜色中熊熊燃起的大火。印度論壇報11月7日確認這一消息,並引用前去救援的印度軍警的話稱,爆炸當晚該防寒服倉庫疑似遭到邊境地區武裝分子滲透襲擊,大約有12名印度人員在爆炸中傷亡。隨後,印度軍方指責巴基斯坦暗中支持邊境游擊隊襲擊印度倉庫,但這一指責遭到巴基斯坦方面否認。

大家細品,這場景熟不熟悉,這場景有個專業術語叫做"火龍燒倉,陰兵借糧"。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這兩個成語背後的含義,說白了,就是倉庫物資因爲貪污出現了虧空,當上級部分覈查的時候,貪污者爲了逃避懲罰,索性將倉庫燒燬,證據自然就銷燬殆盡,最後上報事故,錢就這樣進入了貪污者的藥包。

那爲什麼說印度此次防寒服倉庫爆炸是貪污,而不是印度軍警所說的邊境游擊隊襲擊呢?

大家想,如果你是所謂游擊隊的隊長,越過印度邊境襲擊,冒着巨大的危險,是不是應該先襲擊個彈藥庫什麼的,爲什麼偏偏去襲擊一個防寒服倉庫?難道就指着凍死印軍?襲擊對方後勤,也應該先破壞軍火庫這種高價值目標。

其次,這件事透着邪性,大家不覺得印度方面最近一直在報道有關防寒服的消息嗎?難道就這麼湊巧,其他倉庫一點事兒沒有,就炸了一個防寒服倉庫?其實,大家結合印度報道,就能夠看出來,印度防寒服倉庫的爆炸可以說是有跡可循的。

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衝突、對峙已經持續了數月,印度方面在前線部署了近20萬人的軍隊,並揚言要長久駐紮。但是天空不作美,現在當地的氣溫已經非常低了,印軍中已經有人員凍死凍傷的事情發生。於是,防寒服的事情就出現了。

爲了防止這20萬人凍死在前線,印度發起了"全球採購",無奈全球的防寒服基本是中國產的,其它國家供應量有限。於是,印度方面採購了"二手貨",也就是"舊衣回收"。然後,印度軍隊官員的生意就來了。

我們知道,印度軍隊採購中,貪污受賄那是固定曲目,沒有一筆外購的軍火不撈一筆的。眼下中印對峙,在印度後勤官員眼裏,那就是生意上門啊。於是,通過"舊衣回收",向上面按照正常衣服價格報賬,這不差價就出來了,自然貪污的不亦樂乎。於是我們很快就看到《印度教徒報》 披露的圖片和視頻,在披露的材料中,前線士兵抱怨配發的棉衣質量存在問題,有濃烈的汗臭味。同時,《印度教徒報》 還披露,即便是二手棉衣,好像也不夠分給每一位印度士兵,印度軍方此前宣稱,印度通過全球採購,物資已經十分充足,完全可以滿足印軍過冬之用,但《印度教徒報》披露的照片中我們發現,很多印軍士兵依舊穿着很單薄的單衣在巡邏。這隻能說明,要不是印度軍方吹牛物資充足,那就只有一種可能,上報的採購數量與實際的庫存對不上,也就是說,印度後勤部門上報說已經採購了足夠的物資,但事實沒有采購那麼多。需要注意的是,印軍後勤部門要求的撥款可是按照全部物資申報的。這樣一來,撥款就有了巨大剩餘,印軍官員自然也就發了財。

但缺口畢竟是缺口,眼看着前線20萬人過冬沒有衣服,上面肯定是要過問的,這一過問就要露餡,一露餡就會被抓坐牢。俗話說得好,搏一搏,單車換寶馬,這些個印度後勤軍官也這麼想,索性將倉庫一炸,證據灰飛煙滅。然後上報損失,繼續全球採購。

照印軍這麼來幹,我們真的可以說,印度選擇挑釁中國,真的是一門純粹的生意,在印度高層,挑釁中國可以獲得西方的全方位支持,可以穩定國內種種矛盾。而在下層官員眼裏,軍事行動就是發財的大好機會。這也算印度"上下一條心"吧,這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爲何印度就喜歡不斷對中國挑釁生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