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提供了一種年輕人打開歷史的新範式。

聚焦“城市狙擊手”的影視劇不多見, 作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百部重點電視劇片單入選劇目之一,高密度狙擊動作新國劇《瞄準》開播即引起觀衆熱議,豆瓣開分 7.9,收穫“電影質感”“懸疑燒腦”“緊張刺激”“表演精湛”等好評無數,已然成爲廣大網友心目中新派國劇的典型。

隨着劇情不斷推進,《瞄準》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故事線逐步收網緊縮,蘇文謙和池鐵城兩個天才狙擊手之間的對決也抵至生死時刻,在收官之戰,將迎來又一高潮。

▍稀缺題材,探索主旋律年輕態敘事

《瞄準》由浙江影視集團原創主控,藍色星空影業、湖南天娛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北京五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睿翔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楊揚任總製片人、葉進軍任製片人,五百、別克執導,講述了蘇文謙(黃軒 飾)和池鐵城(陳赫 飾)兩名曾經並肩作戰、配合無間的狙擊手搭檔,由於信仰的分歧而走上對立面,在一次次生死對決和信仰交鋒中,最終走向不同命運的故事。

《瞄準》聚焦“城市狙擊手”的稀缺性定位,選題天然吸睛,充滿新鮮感,滿足了觀衆選劇觀劇過程中的獵奇心理。其實,相比觀衆通常概念裏的主題創作影視劇,《瞄準》不僅新鮮,也更有趣,更接近當代年輕人的影視審美傾向,這得益於該劇在敘事上的多維創新和年輕態嘗試。

影視行業長期存在注水劇問題,相較於諸多影視劇的冗長、平淡,《瞄準》真正將觀衆的觀感體驗放到了重要位置,收縮體量的同時,大大增強了故事密度。 以四線敘事爲核心結構,《瞄準》將兩條進行時的故事線與兩條過去時的故事線平行交織,構築了一個縱深化的遼闊故事時空。

在縱向視域上,人物演變、事件發展、世事變遷得以因果相續,有主有脈,伏延千里。 在橫向視域上,城市裏緊張刺激的暗殺對決與千里之外衡州戰場的鬥爭斡旋遙相呼應,個體與整體、細節與大局對比交織,牽一髮而動全身,立現革命鬥爭的複雜困重。這樣的敘事創新,使得《瞄準》故事情節精密燒腦,節奏進展張弛有度,是該劇得到觀衆廣泛認可,獲得高口碑的一大關鍵。

《瞄準》以潤物無聲、感人至深的文戲闡述信仰的力量,以酣暢淋漓、針鋒相對的武戲表達堅定的信念,劇作令人信服地刻畫主人公價值觀的轉變,主題直抵人心,讓觀衆共情共振。細膩的情感戲與刺激的動作戲缺一不可,構成了人物有血有肉、又有着合乎實際的複雜性。

此外,《瞄準》人物設置獨具匠心,將“高大上”的表達方式轉變爲“小人物、大情懷、正能量”,而由一衆青年實力演員和老牌戲骨所構成的演員班底,很好地詮釋出了這些富有質地的獨特形象。

▍求真求實,潛心打造精品新國劇

每一部精品的誕生,都離不開背後心力與物力的巨大投入,《瞄準》也是如此。 劇本打磨5年,拍攝196天,搭建35000平的579個場景,一系列數據顯示出製作方的匠心態度。

在探索國劇邊界的過程中,《瞄準》不僅在人物和敘事上有創新,在工業化上亦有突破。

許多觀衆評價《瞄準》具有“電影質感”,這也是這部劇帶給觀衆最直接、最易捕捉的觀感,而電影質感離不開視聽語言的創新運用。相比很多影視劇單一重複的景別構成,《瞄準》有着媲美電影的場景、景別組合,大可統覽多樣性的空間和情境,小能精準多層次的微表情和細節,讓觀衆在更豐富的視覺體驗中,接收到更精妙的故事信號。

此外,劇中大量緊密跟蹤的運動性鏡頭,呈現出整體爭分奪秒的緊張刺激感;衆多巧妙設計的多樣化轉場和平行剪輯,節奏精準地推進多線敘事……在視聽語言的有機整合創新下,《瞄準》呈現出獨具特色的風格化影像。

《瞄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通過影像來講故事,這在第一集開場的短短几分鐘就有了明顯體現。留着中長髮和小鬍子的池鐵城,舉手投足間宛如優雅的法式貴族,卻在看似與友人相見甚歡的餐桌上,轉瞬間將人置於死地。過程利落、出手狠絕、掩飾巧妙,短短几分鐘就交代了池鐵城的殺手身份,並有效傳達出他對於殺人有着近乎藝術化追求的冷血偏執特徵。

堆砌臺詞來講故事無疑是簡單而粗糙的,能用影像來講故事才真正考驗創作者的功力和匠心,這也是《瞄準》的難能可貴之處。

劇中大量狙擊段落格外引人入勝——佈防解陣,迅速就位,伏擊瞄準,眼神銳利,周密計算,環環相扣。它們不僅包含精巧的細節,而且力求真實,有據可依。據悉, 爲了呈現出專業狙擊手的手法和狀態,主創們多次下部隊與真正的狙擊手採訪、對話,再結合歷史考據,讓劇中的人物更加鮮活又不失真。

觀看《瞄準》過程中,很容易就被帶進那個動盪年代的環境和氛圍中,這也離不開到位的服化道工作——求真求實、溯源歷史是這部劇的一個自我要求。

導演五百在採訪中透露,劇中出現的美術、道具、服裝,基本上每一個東西他都要先看歷史圖片有沒有出現過,然後才能決定要不要用。包括被觀衆熱議的巨型“大哥大”“電動單車”等等,也是經過考證後的取用。正因主創團隊如此事無鉅細的認真打磨,纔有了熒屏前觀衆收穫的精彩影像。

▍用情用心,傳播正能量弘揚真善美

影視作品不僅是藝術的產物,也是新時代價值觀的表達。

《瞄準》外在表現形式是狙擊,實質是闡述信仰的力量。爲信仰而犧牲,考驗一個人的勇氣與大愛,能夠選擇並堅定信仰,則更加考驗一個人的眼界和智慧。

在與專案組成員一次次同生共死的考驗中,蘇文謙從發誓永不再拿槍,到真正意識到共產黨纔是中國的希望與未來,於是再度扛槍,爲了人民和理想而奮戰。蘇文謙的轉變過程,是對“何謂有價值的理想堅持”的一次深刻探討。

不只蘇文謙,在劇中,還有殷千粟、廖傑等多個曾站在對立面的人物最終棄暗投明,也讓觀衆真切體會到何謂人心所向,領會到大愛即是真正的大義。

電視劇在提供大衆娛樂之外,更爲關鍵的作用是提供精神營養。通過看電視劇,觀衆可以獲得間接實踐經驗的積累,從而對自身的價值觀念起到正向的引導作用。

在《瞄準》中,觀衆不僅可以看到一個個立體而生動的人物,還可以跟隨情節發展,看到這些人物心理、情感、思想的縱深變化。蘇文謙從沉湎於晦暗的自責內疚到重新找回奮鬥方向,爲實現真正的正義理想而奮不顧身;歐陽湘靈從剛出場時的偏執和失控逐漸成爲真正深明大義、無謂犧牲的革命英雄……《瞄準》中對大愛與真情的描摹,既溫暖純粹,又熱血勵志。而主人公經受重重考驗後的鳳凰涅槃,也是給予觀衆的一次心靈洗禮和思想啓迪。

此外, 《瞄準》提供了一種年輕人打開歷史的新範式。其年輕化的敘事和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讓當代年輕人得以通過間接但卻生動形象的方式去接近那段烽火狼煙中的詭譎歲月,深切感受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在非常年代中的堅守和付出,從而更加體會到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楊揚在採訪中透露, 《瞄準》是浙江影視集團敢於“破圈”的一次成功嘗試。她認爲,任何類型題材的作品都應該跳脫舒適圈,敢於、善於做元素的疊加雜糅,打通和觀衆的溝通路徑,尤其是年輕觀衆,《瞄準》就是在積極尋求契合當下語境最年輕化的表達。

藝術上,向年輕人靠攏,探索國劇年輕態精品敘事的邊界;思想上,堅守新時代價值陣地,拷問藝術真實背後的歷史真實和人性真實;情操上,以大愛即大義爲核心,傳播正能量,弘揚真善美。憑藉高密度、縱深化、獨具特色的風格化敘事和內容,《瞄準》爲國劇創新、主題主線創作開拓年輕市場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