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洲國際”)今天(11月11日)發佈公告稱,公司兩名主要股東協榮有限公司(協榮)及富高集團有限公司合共出售3756.58萬股股份,每股配售價爲133.1元,較前一個交易日收市價143.5元,折讓約7.25%,套現約50億元。

協榮及富高分別出售3349.58萬股及407萬股股份,待出售完成後,持股分別是6.39億股及7167.5萬股,分別佔公司已發行股本約42.53%及約4.77%,出售事項預期於11月13日完成。

受此消息影響,今日開盤價達144.70港元/股的申洲國際收報132.800港元/股,跌幅7.46%,盤中一度下跌至130.100港元/股,市值由11月10日的1833.49億元銳減至11月11日的1700.98億元。

雖然申洲國際股價出現波動,但研究機構花旗仍然最看好申洲國際,其原因在於申洲國際從受到疫情打擊的競爭對手中獲得市場佔有率。

國信證券分析師丁詩潔認爲,申洲國際在短期疫情衝擊下將呈現出明顯優於行業的業績表現,同時在消費復甦、品牌訂單迴流的情況下也能更快提升產能;而從長期來看,申洲國際憑藉稀有的完全一體化生產模式、領先的面料開發水平、突出的製衣生產效率等等硬實力,以及合理的海內外產能佈局、完備的員工管理與關懷、領先的環保建設投入等軟實力,將能夠爲品牌客戶提供最佳的產品和供應鏈服務,保持核心競爭力,持續獲取份額集中與超越式的成長。

公開資料顯示,申洲國際是中國最大的縱向一體化針織製造商,主要以代工(ODM/OEM)方式生產針織品,是世界龍頭運動休閒服裝品牌的核心供應商。截至2019年,申洲國際多方面規模均爲國內紡織製造企業之首,收入規模227億元,淨利潤51億元,年產成衣4.3億件,員工8.6萬人,廠房佔地面積538萬平方米。

申洲國際的產品包括針織運動服、休閒服和內衣,截至2019年底三者比例分別爲72%、24%、3%;公司前四大客戶包括Nike、Adidas、優衣庫和PUMA,佔比分別爲30%、22%、20%、11%,合計83%;申洲國際的銷售產品中有32%在國內銷售,其餘在歐洲、日本、美國等地銷售。

申洲國際的生產基地除了寧波總部有完整的上下游配套外,在國內還有安徽安慶、浙江衢州兩處成衣生產基地;在海外的生產基地也形成了完整的一體化,在越南有面料和成衣工廠,在柬埔寨也佈局有成衣工廠。

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申洲國際實現營業收入102.34億元,同比下降0.4%;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25.12億元,同比增長4%;若剔除公司零售業務影響,集團營業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3%,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增長1.5%,整體業績略超市場預期。

分品類來看:運動類產品佔比持續提升,報告期內,運動類產品實現營收75.13億元,同比增長2%,收入佔比達到73.4%,同比提升1.7pct;休閒類產品實現營收19.19億元,同比下降19.2%,佔比達到18.7%,同比下降4.4pct;休閒類產品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主要系美國和其他市場的休閒服裝減少,以及公司自有零售業務退出所致;內衣類產品實現營收6.22億元,同比增長35.7%。其他針織類產品實現營收1.79億元,同比增長129.8%,主要系公司新增口罩產品銷售收入1.14億元。

從需求端來看,報告期內,申洲國際來自前四大客戶的營業收入爲85.49億元,同比增長2.11%,佔比約83.41%,其中,訂單中來自NIKE的收入爲30.1億元,同比下降7.61%,佔比達到29.4%,Adidas訂單收入爲24.55億元,同比增幅最大,爲21.53%,佔比爲24%,Adidas訂單增幅較快主要系前期訂單的延續,優衣庫的訂單收入爲20.06億元,同比增長3.40%,佔比19.6%,PUMA的訂單收入爲11.54億元,同比下降6.59%,佔比10.50%。

東方證券研究員施紅梅則判斷,儘管疫情將對申洲國際 2020 年下半年的訂單帶來不確定性,但疫情終將過去,參考 2008 年金融危機,公司作爲行業的絕對龍頭將受益於產能出清,並且有望獲得更多優質客戶資源;觀察來看,申洲國際上市至今產能利用率基本維持在100%,因此銷量瓶頸在供給側而非需求側。通過繼續滲透現有核心客戶+開發新客戶,申洲國際的中短期產能利用率仍然能維持高位,預計疫情結束後成衣產能的年複合增速在10-15%之間,未來收入端增長確定性高。另一方面,隨着產能的不斷提升,申洲國際的人均效率也在持續優化,保障未來利潤端增長的確定性。(第一紡織網 marti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