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央視軍事官微發佈了15式輕型坦克動力包整體吊裝的無碼高清畫面,而且一長排一長排的15式輕型坦克,動力包都被整體吊裝到車外的地面上,露出了15式輕型坦克的動力艙內部真容。

下面,我們就以央視軍事的視頻截圖,來具體看看15式輕型坦克的動力艙室情況。

15式輕型坦克作爲我國最新研製的坦克,在動力傳動這一塊,採用了整體吊裝式動力包。而吊裝前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打開發動機艙進氣格柵。

上面兩幅圖,就是西藏軍區某旅官兵正在打開發動機艙進氣格柵。15式輕型坦克採用了發動機和傳動裝置後置的佈局,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坦克都是採用的這一佈局,以色列的梅卡瓦系列坦克則採用了發動機前置的佈局,重在保護車上乘員安全,即使車體前裝甲被擊穿了,還有後面的發動機艙作爲防護層。

15式輕型坦克像我國以前的各型坦克一樣,發動機進氣格柵開在動力艙頂部。不過爲了增大進氣量,像99A主戰坦克和外貿型的VT-4坦克一樣,在車體正後面也開設了兩個大的進氣格柵。

發動機艙上方的進氣格柵打開後,就可以用吊車將發動機和傳動系統的動力包吊裝出來。注意,在打開發動機艙進氣格柵和吊裝動力包之前,首先要將炮塔向右旋轉90度,以便空出發動機艙操作的位置空間。圖中箭頭所指的,分別是炮塔尾部正中間的裝彈口和炮管所指的方向。

吊裝動力包可是一項體力活,從圖中看,除了操作吊車的司機之外,還至少有4個人協同完成。

動力包已經被吊出到車外的地面上,注意,吊裝動力包時,兩個副油箱的大桶子可以不用拆下。此時的動力艙室內,一覽無餘,可以看到非常乾淨,除了一些油路電路管線外,基本沒什麼東西。這是因爲,發動機、空氣濾芯、散熱器系統和傳動機構等全部集成在一個可拆裝的動力傳動單元上。也就是說,只要拆開這些油路電路管線的接頭,就可以整體吊裝動力傳動單元了,非常方便。要知道,老式坦克的發動機吊裝工作十分繁雜,吊裝之前先要拆除散熱器、變速裝置、部分油路管線,費時又費力。而使用動力包的坦克只需要斷開油路電路等管線,即可實現整體吊裝,提高野戰條件下的坦克動力維修更換速度。

注意維修保養時,是很有講究的,一輛輛坦克排列整齊,而且拆下來的發動機進氣格柵等部件是放在車體前方的空地上,而發動機和傳動系統的動力包,則放在車體的側面。

這幅圖是動力包被整體吊裝出後,人員進入動力艙內開始維護保養了。

這幅圖大家應該能看明白,是進行炮管清潔,簡單說就是擦炮膛,這可是一件體力活,需要好幾個人齊心協力來完成。有些人不瞭解這方面的知識,提出坦克應該兩人制就夠了。目前西方大部分的坦克都未採用自動裝彈機,仍是四人制乘員,好處就是戰爭間隙幹這些體力活的時候,人多力量大;而我國坦克普遍是三人制,因爲採用了自動裝彈機,少了一名裝彈手。但是乘員幹這些體力活的時候可累多了。

這幅圖是考眼力了,筆者已經用箭頭標出來了,一共有9輛坦克。這麼多的15式輕型坦克一字排開,進行保養的畫面還是首次見到。

這幅圖是最後將動力包吊裝進發動機艙室,注意箭頭所指,兩個排氣管的方向是朝後的。

再結合這幅圖看,兩個排氣管口在車體正後方。

據悉,15式輕型坦克採用了一款1000馬力左右的新型柴油發動機,總重約30噸的15式坦克可以跑出70公里以上的驚人時速。即使是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冰雪地帶,其最大時速仍然能夠達到接近60公里/小時,得益於採用了二級可調渦輪增壓系統,柴油機的扭矩損失也僅有12%,保證15式較好的越野能力。因此,在主戰坦克難以抵達、不便施展的特殊戰場,15式輕坦則可以快速機動抵達戰場。

據悉,15式輕型坦克發動機總設計師是劉福水,一個月前剛剛因病去世,年僅57歲,天妒英才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