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殲-20首飛。

歷經18分鐘後,首飛試飛員李剛將飛機平穩地降落在跑道上,滑到主席臺側方時,李剛莊重行禮。這一刻,是2011年1月11日下午1點11分,也就是後來廣爲傳頌的“八個一”。

而在首飛的當天,很多從全國各地趕來的人,拿着“長槍短炮”,等待着拍攝殲-20升空的歷史一刻。

所以說,自首飛之日起,殲-20的各種圖片就滿網飛了,尤其是在2016年和2018年的珠海航展,以及2019年的長春空軍開放日上的公開表演,讓普通軍迷都能一見其真容,而且還打開腹部彈艙和側彈艙,露出空空導彈的瞬間,更是讓觀衆印象深刻。

殲-20的圖片見多了,但是下面這張你見過嗎?

那科幻的座艙一看就是殲-20的,但這張圖的亮點不在殲-20本身,而是其座艙側面的八顆紅五星:上面一行五顆是實心的,下面一行三顆是空心的。

在飛機上噴塗紅五星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就有先例,比如王海的座機上就有9顆紅五星,分爲兩行,上面的4顆紅星是實心的,代表擊落敵機4架,下面的5顆爲空心的,代表擊傷敵機5架。

2020年是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爆發70週年,爲紀念這一意義重大而影響深遠的軍事行動,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了題爲“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的紀念主題展覽。其中就包括上面這架戰鬥英雄王海駕駛的蘇制米格-15殲擊機,銀色機身上標有紅色的“079”編號以及9顆紅五星(代表着4架擊落、5架擊傷的戰績)。

據悉,志願軍空軍從1951年9月參戰以來,以師爲建制進行輪戰,湧現出了以“王海大隊”爲代表的一系列英雄團體和英雄個人,新生的人民空軍在血與火的長空得到淬鍊,最終完成了擊落敵機330架、自身損失231架的戰績。

但問題是,殲-20最近幾年纔開始裝備空軍,根本沒有參加過實戰,哪來的戰績?

所以,許多網友剛看到這張圖片的時候,都懷疑是圖片造假。

其實,這張圖片是來自中國空軍的新版招飛宣傳片,央視新聞都播放過。60秒的招飛宣傳片中出現了空軍現役的各種先進戰機,包括殲-20、殲-10C、殲-16等,並出現了郝井文、蔣佳冀等知名的空軍飛行員。

而上面這張噴塗有八顆紅五星的殲-20就出現在新版招飛宣傳片的結尾處。

圖片是真的,這一點完全可以確認。

那麼,和平時期殲-20機身上怎麼會出現噴塗的紅五星呢?

如果說戰時在飛機上噴塗紅五星是世界空軍通行的一種做法,一方面激勵戰友奮勇殺敵,另一方面威懾戰場上的對手;那麼和平時期噴塗紅五星,可能是爲了激勵飛行員努力提升空戰技能和樹立榮譽感。

如果這種推測成立的話,那麼是否代表着這架殲-20在空戰競賽或者是空戰演練中擊落5架“敵機”,擊傷3架“敵機”呢?

擊落5架“敵機”,這一點很好理解,只要火控雷達長時間鎖定目標,而目標又沒有逃出不可逃逸區,那就可以判定被擊落。

但是,擊傷“敵機”又是如何判定的呢?畢竟不可能發射真實的空空導彈,利用爆炸後的破片殺傷“敵機”。

這一點,恐怕是許多網友不明白的地方。

少見的殲-20地面7機同框

筆者推測,空軍對抗比賽或演練中,對於擊落或擊傷,肯定有一套複雜的協同算法。比如說要考慮雙方的相對位置,是否處在不可逃逸區;比如鎖定時間、速度、高度等方面因素。還要考慮雙方電子對抗能力,機動性,輔助支援力量等等。這些,可能需要大型計算機來進行模擬計算。

就在前不久,解放軍報曾披露,今年舉行的某次空中對抗演訓任務中,“王海大隊”年輕飛行員陳鑫浩,面對來自不同方向多批“敵機”的攔截,與戰友靈活協同、勇敢出擊。在兵力明顯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以“零損傷”的代價一舉“擊落敵機”17架。

這個17:0的戰績,要是全噴塗上紅五星的話,機身一側可是夠壯觀的了。

不過也有網友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爲會不會是中距擊落的用實心,近距格鬥擊落的用空心。

因爲此前有關金頭盔比賽的報道資料,從來沒見到有說擊傷的情況,倒是對中距空戰和近距空戰分得很清。目前金頭盔比賽的規則是從中距開始一直打到近距算一局,單獨的近距格鬥算另外一局。難道是完整的一局得到的戰果用實心的,單純的近距空戰比賽得到的戰果用空心?

不過有報道稱,此前中國軍網曾刊文披露,“每一位‘王海大隊’飛行員駕駛的戰機上,都有象徵擊落擊傷敵機數量的五角星閃耀。”

注意,這裏明確提到“擊落擊傷敵機”,據此推測,此次空軍招飛宣傳片中出現的殲-20機身上的八顆紅五星,應該是代表着擊落5架“敵機”、擊傷3架“敵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