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中,不僅有空戰與地面戰,還有一種無形的電波戰。

比如,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成,大家應該記得他說過的那句話:“爲了勝利,向我開炮!”而王成手中呼叫用的那臺步談機(便攜式小型無線電臺),其實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軍用電臺,它的研製人,是童志鵬院士(2017年12月19日去世)。

當時,中國的電子工業百廢待興,戰場上溝通軍情所用的步談機大多來自從敵軍手裏俘獲的老舊裝備,無法滿足前線戰事的需求。爲此,童志鵬在考察了當時從國民政府手裏接管的天津、南京、重慶三座無線電廠,瞭解國內電子工業實際生產水平後,經過無數次實驗、試製,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在克服了生產設備簡陋、元器件和原材料缺乏等種種困難的情況下,成功研製出新中國第一代軍用電臺,並迅速裝備前線部隊,成爲我國志願軍中裝備最多的一種電臺。據童志鵬回憶,該型步談機產量超過8000部,作用距離超過15千米,從工廠直接送到戰場,受到部隊的廣泛歡迎。比起美式電臺,它具有輕便省電、信號覆蓋範圍更廣、更清晰等優勢,爲保障志願軍戰場通信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

本文所要講的,則是志願軍與美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發生的更爲直接的一種電波戰,即雷達干擾與反干擾。

首先不得不提一下我們的雷達兵,1950年他們奔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場,一部部雷達(蘇制PYC-2、п-3A型雷達,日製四式、313型雷達,美製SCR-270、602型雷達)如同爲航空兵和高射炮兵安上了一雙雙明亮的眼睛,在粉碎敵人“絞殺戰”和打擊其空中力量的防空作戰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空軍戰鬥英雄韓德彩曾高度評價雷達兵在空中對抗中的作用,認爲它“神奇地爲空軍指揮員提供無限的空中能見度,真正成爲名副其實的空軍指揮員的眼睛”。

美製SCR-270米波雷達

但是,另一方面卻是美軍對我們雷達的干擾。

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處於艱苦相持階段,美國B-29等飛機持續對鴨綠江兩岸我方運輸線狂轟濫炸實行“絞殺戰”,並施放電子干擾,使我軍預警雷達不能發現目標,引導指揮雷達不能引導戰鬥機進行攔截。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美軍具體的干擾措施。

最初美軍實施的是瞄準式干擾,即每架B-29飛機攜帶ARQ-8噪聲干擾機,它產生的信號輸送給 AM-33 大器,放大器將干擾機的輸出信號從30瓦放大至150 瓦.。爲了將干擾機調到需要干擾的雷達頻率上,每架飛機均攜帶 APR-4 接收機和 APA-11脈衝分析儀。根據史料記載,美軍轟炸機從轟炸進入點到目標大約 40 英里的航路上對雷達實施瞄準式干擾。

後來,美軍又採取箔條幹擾。美軍當時的自動箔條投放器有A-1、A-6等多種。A-1較老些,是1945年投產的,有4種投放速率,最高可達每分鐘96包。A-6是瑞安公司針對A-1的改進型,有6種投放速率,更適合大量投放箔條。用來對付米波雷達的 RR-3A/U 箔條包含 3卷箔條,每卷有 0.5 英寸寬的箔條400 英尺。另一種箔條是對付微波雷達的 RR-20A /U包。內有 24000 根不同長度、寬 0.35 英寸的箔條。通常由連續跟進的轟炸機以每分鐘60包的速度投放。

當時的干擾有多嚴重?

美國飛機從日本東京一起飛,志願軍的雷達就受到美軍干擾,變成了“瞎機”,一會全黑一會全白,反正就是偵查不到敵機。

緊急形勢下,志願軍前線部隊要求後方火速支援採取對策,排除敵方干擾。

時任軍委通信部部長王諍親自率隊火速趕往中朝邊境防空部隊雷達站,看到了雷達受干擾情況,於是下令:“不解決這個問題絕不回去。”

這裏,我們要提到另一位院士,他就是參加過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志願軍老戰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張履謙,當時受領任務的就是他。

在簡易的雷達站裏,張履謙一待就是10多天,從第一次接觸實戰的雷達設備和技術資料,到請教雷達技師直至終於摸清這部雷達的原理和結構。之後,他和站裏的技師們一道反覆琢磨試驗,成功研究出幾種抗干擾措施,並且在缺乏無線電器材的情況下,因陋就簡,創造性地用麻繩牽動罐頭盒鐵皮改變電路電容,做到了快速改變雷達頻率,用“小罐頭盒解決了抗干擾大問題”!

雷達改裝好的當天晚上12點,美國B-29轟炸機像往常一樣自日本起飛,我雷達站操作員在雷達受到干擾後立即啓動了快速改變頻率裝置,成功實現了抗干擾發現敵機的目的。

此後,美軍的電子戰手段又有所發展。1952年末,開始施放跟蹤干擾,電子戰的戰術更爲狡猾。中方雷達部隊在與敵人電子戰的白刃格鬥中,又創造了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反干擾改頻範圍由±1~2MHZ擴展到±5~7MHZ,改頻方法由完全人工操作發展到機械和電氣控制,改頻時間由幾分鐘縮短到幾秒鐘。隨着中方雷達部隊反干擾能力的進一步增強,干擾對我方掌握空情的影響逐漸降低。

這期間,張履謙總結研究出一個變單個手動爲聯動的快速跳頻裝置,這種多度盤同步轉動系統,不僅節省調諧時間,還提高了操作的準確度和成功率。

爲了表揚張履謙在朝鮮戰場上作出的貢獻,軍委通信部在當年年終總結時,給予他榮立三等功的表彰。

美軍APR4雷達信號接收機

如果說抗美援朝戰場上是中美首輪雷達干擾與反干擾的話,那麼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美之間又發生了多輪雷達干擾與反干擾的較量。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美軍強大的雷達干擾能力,比如美軍電子戰飛機曾對我軍地面雷達實施大規模電子干擾,製造了大批出現的“不明飛機”,導致我軍大量地面雷達開機,從而暴露了目標和頻率。有一次,轟-6出海打靶遭美軍電子干擾,導致雷達制導信號被切斷,導彈未成功發射。

不過,美軍先進的雷達干擾能力也成爲我軍最好的“陪練”,我軍雷達反干擾能力進步飛快,並發展了多種電子戰飛機及電子戰吊艙,電子對抗能力邁上了新臺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