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身爲領導不可避免會遭到屬下的質疑,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好這些質疑,那麼這一點點質疑也許就會導致整個團隊的分崩離析,正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這種情況下,有手腕有能力的領導當然不懼怕,因爲他會用實力說話,狠狠回應那些質疑,打臉那些質疑者,建立自己的權威。

但是能力不強的領導該怎麼辦呢?

其實康有爲已經在《政論集》中給出了答案——治國之有法,猶治病之有方也,病變則方亦變。

正如治病救人,能力不行,其他方面來湊,做好以下這三點,你就能讓人尊重,讓人怕!

1、蕭規曹隨,無爲而治也能創造一段佳話

蕭規曹隨是出自東漢的一個著名故事,意思是指前人制定的規章制度,後來者認認真真遵循就是,不要朝令夕改。

這個故事講的是東漢開國時期,天下初定,民生凋敝,老百姓經歷連綿不休的戰爭後,急需休養生息。

劉邦這個粗人自覺治大國如烹小鮮,從簡治國,讓老百姓能夠休養生息,於是他任命蕭何爲宰相,讓他趕快整理出一套治國的規章制度。

蕭何作爲黃老學的代表人物,也是開國能臣,很快就制定了治理國家的規章政策出來,一時間東漢這輛馬車開始走上正軌。

可惜蕭何在東漢立國八年後病故,不過臨死前向惠帝劉盈推薦曹參接任自己的職位。

而曹參爲人也是奇葩,擔任宰相後,但凡蕭何制定的規章制度都沒有去改變,一切事情都照抄蕭何的規矩去辦理,而他自己卻整日飲酒作樂,不多過問政事,好日子過得那是美滋滋。

然而他的好日子沒過多久,就有人看不過眼,偷偷向惠帝劉盈打了小報告,劉盈一聽,堂堂宰相整天喝酒那還得了?

於是怒氣衝衝召見曹參,當面質問:“你的上任蕭何兢兢業業,怎麼到了你卻整日飲酒作樂,可是欺負朕剛繼位,年輕不懂事?”

曹參聞言,拱手說:“陛下,您這樣想微臣惶恐啊!在您怪罪之前,微臣斗膽一問,您和高祖皇帝比起來如何呢?”

劉盈一聽,跟開國皇帝那怎麼能比啊?

於是曹參又問:“那陛下您覺得我和蕭何相比如何呢?”

惠帝說:“那自然是蕭何更優秀一點。”

曹參說:“所以啊,我們都比不上先人,那麼規規矩矩按照先人制定的政策走就行了,朝令夕改反而好心辦壞事。”

惠帝一聽,頓時信服,對曹參也尊重起來。

以史觀今,身爲領導你可以能力不強,但是隻要你能按照能力比你強的人制定的政策走下去,把公司做大做強,那麼贏得別人的尊重並不難。

2、帝王心術,喜怒不形於色讓人不怒自威

領導的藝術,自身能力強不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讓能力強的人甘心爲你所用。

這樣的藝術放在古代大抵就是帝王心術,大多數的皇帝往往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讓下面的人揣摩不了他的心思。

因而面對未知的東西,人類往往都是充滿恐懼敬畏的,伴君如伴虎就是如此。

就像歷史上的嘉靖皇帝,十四歲即位登基,所有權利都被屬下大臣楊廷和架空,只能當一個傀儡皇帝。

但是短短三年時間,楊廷和就敗在了心思深沉的嘉靖皇帝手上,並且之後哪怕嘉靖皇帝如何昏庸無能,大明王朝開始走向下坡路,他也始終牢牢控制着整個朝廷,權利不曾旁落。

這得益於嘉靖皇帝深諳權術,喜怒不形於色,讓人猜不透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其實現實中也是如此,作爲領導,千萬不要在屬下員工面前表露出自己真實的心思,讓別人猜不透你在想什麼,人家纔會懼你!怕你!敬你!

3、愚公移山,大智若愚反而更使人敬畏

也許身爲領導的你能力不強,但是卻可以通過後天堅持學習,去增強自己的底蘊,也許我們不是千里馬,但是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從古至今,對知識的追逐早已深入人類本能,日復一日的學習,最終你透露出的知識的厚重足以使人敬畏。

這裏說個簡單的故事,就說那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愚公,他家門前有兩座大山,一座喚作“王屋”,另一座喚作“太行”。

這兩座大山擋住了愚公一家的路,每次出去都要千辛萬苦翻過這兩座大山,終於有一天愚公決定要把這兩座大山移開,這個想法卻遭到了智叟的嘲笑,認爲他太傻,這是不可能的事。

最終的結果想必你們也知道,愚公用他的行動贏得了那些所謂智者的尊重。

可見就算能力不強,但是隻要用那種堅持不懈學習的勁去對待,那麼始終可以獲得屬下的尊重。

身爲領導,以身作則努力學習,強大自己,如何不能讓屬下敬畏呢?

就像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裏說的一樣,人的偏見就像一座大山,但是哪吒最後卻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改變了自己的偏見。

所以身爲領導的你能力不強沒關係,但是如果始終懷着一顆進取的心,不怕別人不會尊重你!

在職場上,不是每一個領導的能力都能非常強,正如中國只有一個馬雲,而歷史上也不是每個皇帝都是唐宗宋祖。

但是能力不強沒有關係,身爲領導能力始終都是其次的,只要你能協調好自己的團隊,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做出成績,那麼你就一定能受人尊重,讓人怕!

本文來自投稿,作者:無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