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這個物種,相信大家都見得多了,遠了有嚴嵩、和珅,近的有劉青山、張子善。但像《人民的名義》中趙德漢這樣貪賄了兩億多,百元大鈔幾乎滿布整個屋子,而他卻聲稱自己一分錢都沒花過的,估計大家都是第一次見吧!

那麼多錢,趙德漢卻一分都沒花,他說的是不是實話呢?個人認爲,應該是屬實的,因爲他在侯亮平等人已證據確鑿,自己即將身陷鋃鐺精神崩潰之際,貪賄的金額總數卻記得清清楚楚: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瞧見沒,金額這麼巨大,但卻記得如此清楚,有零有整,別說屏幕前的各位覺得很震撼,就連身在現場的侯亮平等人對此也是大爲驚訝。

以他被人贓俱獲後的表現,這個案子的後續應該是比較好查的,他能有整有零的記得金額數字,就必然能記得都是哪些人賄賂他的。再加上他已經徹底崩潰的精神狀態,後續的審訊中必然會如竹筒倒豆子一般把知道的都全部說出來。

回到正題,他貪賄了那麼多錢,爲什麼卻一分不花呢?趙德漢的回答是:不敢,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一分錢都不敢動,全在這兒。這話咋聽起來,讓人覺得有些迷惑,因爲既然是窮怕了,那正常來說,拿到錢後,應該變本加厲的花纔對啊?就像一個人餓極了,看到食物之後會瘋狂啃食一樣。

這裏應該細細分拆一下趙德漢的話,我們不難發現幾個關鍵詞:祖祖輩輩、農民、窮、窮怕了。這也就是說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的趙德漢,這輩子能做上處長級的京官,可以說是祖墳上冒了青煙。窮,窮怕了,同時也說明趙德漢成長的年代是物質極其匱乏的,他一步步坐上處長的位置,是因爲窮帶來的“缺”而追逐,而且這種“缺”因爲年代的原因,深入骨髓和心理。

其實很多人都這樣,越沒有的東西,就越渴望有,但真有了他們又會覺得不過如此。就像很多功成名就的人,因爲幼時缺乏、屈辱或者悲慘的經歷,所以努力奮鬥發憤圖強以求出人頭地,但即便最後他們收穫了名利,卻始終感覺不快樂。因爲他們的追求,是心理受到創傷後的極端行爲,而不是真正自我價值的實現。

趙德漢的貪賄鉅額資金卻一分不花的行爲,正是典型的例子,他貪賄並不是生活上真的很缺錢,而是心理上“缺錢”,因爲實際上他並沒有花錢的實際訴求,他只有收錢、數錢、看錢當守財奴的心理愉悅。他所謂的“一分錢不敢動”這句話,結合他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的背景描述,也說明他本身並不是內心多麼邪惡的一個人。

他從來沒有想過去花這些錢,也沒有想過怎麼把這些錢洗白(當然也可能是沒有這個渠道,不知道怎麼操作),說明他在收錢之後,其實也是很迷失和自我懷疑的。就像我們有時候達成一個很渴望的目的後,卻發現結果並不是那麼美妙,進而開始懷疑自己這麼做,對不對、值不值得。只是如果我們達成目的的後果,只是一個小水花,趙德漢達成目的的後果,則是滔天巨浪,是他無法承受的重擊。

其實趙德漢事件,不但是一個驚人的小官鉅貪事件,同時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真正目的,應該是追求真我的發展和個性的實現,而不是一味拜金、追名逐利,更不是像趙德漢這樣努力奮鬥只爲彌補“缺失”的行爲。如果能一開始就認清自我,並能爲正確實現自我而努力奮鬥,那麼最終目的達成之後,應該有的只是愉悅,而不是自我懷疑和迷失甚至崩潰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