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一天,九龍坡區楊家坪某商業區,“乒”一聲脆響,玻璃幕牆被砸出一個小洞。商業區物業唐姓負責人眉頭緊鎖,立刻向轄區派出所上報了情況,這裏高空拋物頻發,是令物業管理方頭疼的老大難問題。

但當天,情況出現了反轉,不到半個小時,民警便在“瞭望者”高空拋物智能預警監控系統中,成功鎖定了高空拋下的“化妝盒”的軌跡,進而找到了樓上一家住戶。戶主起初還想否認高空拋物,但看到警方提供的監控視頻,他只得承認當天是家裏的孩子淘氣,丟下很多物品……

什麼是“瞭望者”高空拋物智能預警監控系統?這是警方利用先進的視頻拍攝技術,專門針對拍攝高空拋物亂象,蒐集證據鎖定肇事者的視頻系統,投用後獲得社會極大關注,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也曾採編收錄。

它的創造者是九龍坡區公安分局科技信息科一位普通女民警餘行江。近年來,九龍坡區公安分局用科技手段深化民生警務,餘行江利用自己的所學,研發、測試、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的項目,用科技改變警務,也改變着老百姓的生活。

▲日常工作中的餘行江

“高空拋物”

懸在人們頭上的危險

初見餘行江,顛覆了我們對技術人員的刻板印象。清秀的面容,一身整理得筆挺的警服,讓她看起來更像是一名英姿颯爽的一線女警,而並不是埋頭科研的“技術宅”。但說起專業來,餘行江很快便換上了一副對技術、參數瞭然於胸的狀態。

餘行江是河南安陽人,2009年,她從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公安系統,在九龍坡公安分局從事信息化和網絡安全方面的工作。2013年,她進入九龍坡區公安分局科技信息化科工作至今。

“高空拋物危害太大。”沒有太多客套,餘行江便切入正題。她說,每個月全國各地都會有數起高空拋物傷人事件出現在新聞報道中,還有很多案例是並沒有公開報道的。餘行江掰着指頭細數了自己腦海中記得的近期發生的案例:北京市朝陽區某小區,一位居民因爲發泄情緒從16樓的家中向窗外扔雜物,造成一名過路羣衆被碎片劃傷;浙江杭州,從天而降的菸灰杯掉落到出生僅百天的嬰兒身上……

她印象最深的,還是發生在重慶的一起案例,在沙坪壩區石橋鋪的一個交易城中,路人被從天而至的鐵叉棍戳進了頭部,傷情嚴重。但最終因爲找到不到肇事者,由樓上的所有用戶均攤責任,每戶人賠償了6000元錢。

餘行江說,高空拋物行爲屢禁不止的背後,是肇事者僥倖心理。在明年1月即將實施的《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中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明確回應,對於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承擔補償責任。如果無法確定拋物肇事人,整幢高層建築的全體住戶都要承擔補償責任。

有沒有辦法讓肇事者精準地受到懲罰呢?餘行江想到,自己在公安系統中一直從事視頻監控管理的工作,近年來,視頻監控技術日新月異,抓拍技術也日趨成熟。如果能解決移動物體偵測抓拍的問題,那麼做出一套專門針對高空拋物的系統,並非天方夜譚。

▲餘行江巡檢數據信息中心

瞭望者

讓“樓上”肇事者無所遁形

有了念頭,餘行江很快開始付諸實施。經過多方瞭解,她發現一家科技公司正好有高空物體移動偵測的算法。

“將這種算法結合實際進行調整和改動,應當就能實現高空拋物的抓拍監測。”餘行江說,在九龍坡區公安分局的支持下,今年3月,她組建了5個人的攻堅團隊,希望將這種算法加入到監控攝像頭中。

他們的構想,是在物品被拋出來的瞬間被攝像頭所捕捉,然後拍下它從空中下落的整個過程,再生成一個6-10秒的視頻。但要實現這一點卻並不容易,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攝像頭對物體的偵測,例如窗戶上的衣物、空氣中的漂浮物,還有雨、雪天氣,都會導致系統誤判。而想要增加系統的精準度,只能通過修改算法中監測的閾值,提高抗干擾的能力。

於是,餘行江帶着團隊一次次地進行測試,一點點調整和改進算法。今年8月,第一批成品成功出爐。隨後,餘行江研發的“瞭望者”高空拋物智能預警監控系統在楊家坪進行試點。

試點地點是楊家坪一家購物廣場。該購物廣場樓上還有30多層的住宅區,據當地物業反映,這裏長期存在高空拋物的情況。爲了防止砸傷行人,他們已經在樓下通道修建了玻璃幕牆,但拋物的情況仍然較爲嚴重。

“設計規格是一個攝像機可以管理22層左右。”餘行江介紹說,原本這裏只需要安裝2臺攝影機。但爲了保證效果,首次試點警方在該區域安裝了4臺攝像機。安裝好不到一個月,就發生了前文提到的高空拋物砸壞玻璃幕牆的事情,而“瞭望者”清楚地記錄了整個拋物過程,並準確地找到了肇事戶主。

據瞭解,目前“瞭望者”高空拋物智能預警監控系統已開始在九龍坡區進行推廣試點,目前已分別在8個區域安裝了瞭望者系統。

▲餘行江對瞭望者高空拋物智能預警監測系統進行講解

發明者

智能警務切實改善民生

餘行江和九龍坡分局科信科推出的智能警務系統,遠不止“瞭望者”一項。

“放學後幾個小時孩子仍沒見回家,家長聯繫不上,不知道去那裏了?”去年10月的一天傍晚,九龍坡警方接到轄區某小學報警,一名4年級學生在放學後與家長、學校失去了聯繫。而學校地處繁華商圈,當時正處於晚高峯,尋人不易。

瞭解情況後,九龍坡區公安分局校保支隊立即使用“護校貼心幫”系統,通過系統自動查找,不到20分鐘便鎖定了這名學生的位置,15分鐘後,民警和小奇的家人成功在西城天街附近將孩子找回。

這已不是智能管控系統第一次協助找回失聯學生,而它,也是餘行江參與研發的系統之一。

針對校園安全這個特定對象,餘行江和同事們依託全區視頻工程建設成果,利用大數據、視頻雲、物聯感知技術,創建了一套集大采集、大管控、大聯動、大應用於一體化校園安全智能管控系統“護校貼心幫”,並輔之以警校聯席聯動等運行機制爲保障,對特殊時段、特定羣體實施特殊保護。

該項目只需要利用現有的視頻和數據資源,成本低、見效快,可在各級公安機關部署、推廣和使用。在2019年公安機關改革創新大賽上,“護校貼心幫”獲評公安分局序列二等獎。

今年疫情期間,爲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便利企業員工防疫信息排查,加快排查效率,餘行江還參與研發了“九龍坡區復工復產企業人員信息申報平臺”。該平臺集企業掃碼註冊、員工自主申報、後臺統一覈實三大功能爲一體。只需要參照一張海報就能完成企業和員工端的所有操作。企業管理人員掃描二維碼,即可開始企業信息備案,填報成功後,管理人員獲得平臺生成的專屬該企業的二維碼。

“我們員工近3000人,有公安機關幫助我們覈實信息,大家都安心、放心。”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感慨,該公司利用平臺上登記2500多人,數據彙總到九龍坡警方,經過平臺的大數據智能分析與相關警種的深入比對後,幫助政府和企業在返崗人員中進一步篩查,幫了企業的大忙。

“小余研發和參與研發的項目還有很多,幾個小時都說不完。”九龍坡區公安分局,科技信息化科科長鄢文波介紹,餘行江還參與了九龍坡警方與陸軍軍醫大學合作項目——毒駕初篩檢測APP的研發。針對交巡警對於吸毒後駕駛的情況沒有很好的現場檢測方式,研發了一套基於吸毒人員精神狀況進行判定的模型,可以在5分鐘之內判斷對方是否存在毒駕可能。

對此,餘行江用淡淡的口吻說,自己所作的,只是從很小的方面改變了警務工作,但她希望,這些便民的小改變,最終能逐步改變人們的生活,哪怕只是極小的一部分。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彭光瑞/文 警方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