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句話,球員時期的姚明徵服了對手,卻始終無法征服國內的“噴子”。可實際上不光是球員時期,在他成爲籃協主席後依然如此,之前夜侃君寫了一篇文章,大致內容是告訴“噴子”們說姚明做籃協主席不稱職的要先知道姚明都爲中國籃球犧牲了什麼,結果評論區一羣人反駁,犧牲不代表成績。好,那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姚明爲中國籃球到底做了什麼!

CBA聯賽開始盈利

在姚明上任之前,CBA聯賽一直都處於虧損狀態,很多俱樂部都是入不敷出,甚至根本就沒有什麼營收。而在姚明上任之後,他收回了CBA商業開發權、拉長了聯賽長度、增加了季後賽名額等舉措都讓CBA獲得了更多利潤,2017-2018賽季CBA整體營收超過10億,而此前廣州男籃公佈的賬目上顯示球隊一個賽季盈利了800萬。

衆所周知,聯賽纔是一個國家籃球水平的保障,而當一個國家的聯賽常年處於虧損狀態,所有球隊花重金只出成績不出利潤的情況下,聯賽的持久性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在姚明上任之前卻不曾有人能做到讓聯賽盈利,這難道還不是貢獻?

“體制籃球”受到衝擊

在過往的CBA聯賽裏,“體制內球員”一直都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如果原俱樂部不點頭他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轉會的,因此“體制內球員”總是會受到俱樂部近乎於殘酷的剝削。而在姚明成爲籃協主席後,明確了球員的薪資等級、加強了選秀球員在聯賽的比重、保障了選秀球員的收入。尤其是本賽季之後,祝銘震、朱松瑋、鄭祺龍、林庭謙等人已經向俱樂部證明一件事,選秀球員是可以取代俱樂部自家青訓的。

而實際上CBA的選秀大會在姚明上任之前就有了,可那幾年始終都是走走過場,如今在姚明的力主下已經得到了巨大改善,這難道還不是貢獻?

雙國家隊讓更多年輕人被發現

姚明上任後還推行了雙國家隊制度,這讓很多原本沒有機會進入國家隊的球員的得到了機會,孫銘徽、丁彥雨航等人都是這個政策的獲益者。如今的中國男籃雖然還沒有完全從泥濘中走出來,但起碼已經區別於姚明剛退役那幾年的黑暗了,這難道還不是貢獻?

給海外球員以特權

周琦在NBA效力的時候,姚明給予了他一個特權,那就是無關緊要的比賽他可以不用參加,而這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周琦的健康。試想一下,如果球員時期的姚明也能有這樣的特權,哪怕只是一半,那他都不會那麼倉促就結束了職業生涯。當然了,迄今爲止得到姚明特權的只有周琦一個人,但隨着中國球員赴海外的越多這種特權球員也會越多。曾經的籃協主席把中國籃球當作積累業績的工作,只顧短時間的成績而不看長期利益,而姚明如今正在做的就是改變這種思路,這難道還不是貢獻?

前任的單不該姚明來買

有人會說CBA的裁判問題、外援問題等等,這些的確都是問題,可這些問題是姚明上任後纔出現的嗎?這些問題是NBA乃至FIBA就沒有出現的嗎?並不是!至於缺席東京奧運會的鍋也要完全甩給姚明嗎?就問你們一個問題,現在讓信蘭成回到這個位置他會比姚明做得更好嗎?所以還是那句話,“噴子們”想罵就罵,但別站在中國籃球的角度去指責姚明,因爲你們不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