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將近一年,轉眼間又進入秋冬季節,世界各地的疫情形勢仍未見轉機,但最近國內的形勢卻突然嚴峻起來。

近日,天津、上海接連出現新冠肺炎的本土確診病例,一天之內新增了3箇中風險地區。更值得關注的是,據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最新發布的消息,天津市疾控中心對本市第138例本土確診病例呼吸道標本和相關冷庫環境塗抹樣本進行全基因組高通量測序和序列分析,結果顯示與北美3至6月份流行毒株高度相似,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I(北美分支)。

警惕新冠病毒新的載體

天津市發佈的消息透露了兩件事情,一是這次天津的新冠病毒仍然是從國外輸入,二是與冷鏈食品密切相關。說起冷鏈食品攜帶新冠病毒,其實這已非首次,最早可追溯到今年6月份北京新發地農貿市場發生的新冠疫情,那時檢測人員在切割三文魚的案板上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於是人們紛紛懷疑三文魚被新冠病毒污染。

隨後,最近疾控人員在對青島疫情進行溯源調查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外包裝上檢測分離到新冠活病毒,這也是國際上首次從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活病毒。另外,上海新增的病例也是在浦東機場從事搬運工作。如果說這些都是巧合的話,那麼太多的巧合就會變成必然。這些發現其實在提醒着我們,警惕新冠病毒新的載體——遠距離貨物,特別從國外進口的冷鏈食品。

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可長時間存活

之前在年初的疫情高峯期,雖然偶爾也會在物品表面檢測到新冠病毒,但人們仍然推測,新冠病毒離開宿主人體後並不會存活太長時間,因爲以它的同宗兄弟SARS病毒作爲研究對象得出的結果,但其實研究同時發現,SARS病毒在低溫環境下可以延長體外存活時間。而目前種種事實說明,新冠病毒同樣可以在低溫環境下長時間存活。

就在10月份,清華大學、北京市疾控中心等多個權威研究機構的人員聯合在線發表了題爲《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再現可能源於冷鏈食品污染》的研究論文,也印證了這一點。

急需加強遠距離貨物傳毒防範

我國是進出口大國,特別在食品方面,是全球第一大食品農產品進口市場,可想而知通過國外遠距離進入我國的商品數量之多。不過好在國家也發現了這一點,並及時採取了相應措施。

近期國家衛健委發佈了《關於印發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的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強對冷鏈食品在口岸、冷鏈運輸、出入庫、流通以及市場環節的管理,對進口冷鏈食品的裝載運輸工具、產品內外包裝等進行消毒。除此之外,筆者建議還需要對任何能夠直接接觸到冷鏈食品的人員定期進行核酸檢測,每天測量體溫,實行健康碼管理等措施,以防止病毒通過冷鏈食品傳播到人。

新冠疫情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新冠病毒越來越狡猾了,隱蔽性也越來越強。但俗話說:“再狡猾的狐狸也躲不過獵人的槍”,我們只要不放鬆警惕,病毒就無所遁形。

最近還有個好消息就是,11月9日輝瑞製藥宣佈,與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共同開發的新冠mRNA疫苗能有效阻止90%的感染,相信人類離徹底戰勝新冠病毒的時刻已經不遠了。當然,作爲普通人,最穩妥的方法就是近期別買進口冷鏈食品,如果買了,那麼在拆包裝以及加工過程中也請穩妥地做好防護,包括我們說的帶好手套口罩,以及不要衝淋食品,生熟食物加工分離,食物確保要煮熟,和在加工完成後對加工區域用84或者其他試劑進行消毒,尤其是加工臺和地面等區域。

#百裏挑一#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對圖片作者表示感謝,如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繫我,我將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