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截图。

近日,山东平阴县公安局推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保险:电动车规范停被盗险。车子在规范停区域内被盗丢失,保险公司理赔。最高赔付一千元,电瓶丢了也赔。据悉,目前该地电动车规范停车区已设置30余处,规划中的有50余处。看罢新闻,网友纷纷叫好。

这一举措妙在哪?在地铁口、小区门口、楼道等地方,乱停乱放的电动车随处可见,阻塞道路交通、影响环境整洁。而对于骑电动车的人来说,停车时考虑更多的则是失窃风险,至于规范整齐并不那么要紧,很多时候怎么省事怎么来。而“规范停被盗险”则以正向激励的方式,将规范停车的治理目标与行为主体的紧要需求有效对接,可谓是一箭双雕。当然,规范停放区覆盖面能否更广一些,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还有待继续探索。

这一创新之举也启示我们,城市治理中要察“乱”,更要明“需”。就拿电动自行车来说,这一社会保有量超3亿辆的“国民交通工具”,在便利、环保之外,也制造了不少麻烦。比如前面提到的乱停乱放,再如进楼入户充电的巨大消防隐患。一直以来,各方都在严查严打违规充电行为,但另一个问题也很现实:不在楼道、家里充电,那在哪里充才方便、安全?

为解决上述问题,北京一些小区、单位就在楼外设立了充电区或充电棚,不仅能提供集中、规范的充电服务,还能保证车辆存放安全。不少车主直言,有这服务,谁还费力气、冒风险来回搬车呢?更大范围看,让电动车“行得安全、停得安心”,也是探索更方便、快捷、舒适的城市出行体系的必要之举,既考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也关乎广大市民的幸福指数。

其实,无论是“规范停车被盗险”,还是“集中充电服务”,基于的都是疏堵结合的治理思路。偌大一个城市,治理问题纷繁复杂,既需要严查狠打、“快刀斩乱麻”,也需要坚持正向思维,提供更合理的替代性方案,兼顾力度与温度。惟有如此,才能提高政策的社会接受度,进一步激发人们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实现“工作见成效、百姓见笑脸”的“双面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