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截圖。

近日,山東平陰縣公安局推出了一個別出心裁的保險:電動車規範停被盜險。車子在規範停區域內被盜丟失,保險公司理賠。最高賠付一千元,電瓶丟了也賠。據悉,目前該地電動車規範停車區已設置30餘處,規劃中的有50餘處。看罷新聞,網友紛紛叫好。

這一舉措妙在哪?在地鐵口、小區門口、樓道等地方,亂停亂放的電動車隨處可見,阻塞道路交通、影響環境整潔。而對於騎電動車的人來說,停車時考慮更多的則是失竊風險,至於規範整齊並不那麼要緊,很多時候怎麼省事怎麼來。而“規範停被盜險”則以正向激勵的方式,將規範停車的治理目標與行爲主體的緊要需求有效對接,可謂是一箭雙鵰。當然,規範停放區覆蓋面能否更廣一些,滿足更多人的需求,還有待繼續探索。

這一創新之舉也啓示我們,城市治理中要察“亂”,更要明“需”。就拿電動自行車來說,這一社會保有量超3億輛的“國民交通工具”,在便利、環保之外,也製造了不少麻煩。比如前面提到的亂停亂放,再如進樓入戶充電的巨大消防隱患。一直以來,各方都在嚴查嚴打違規充電行爲,但另一個問題也很現實:不在樓道、家裏充電,那在哪裏充才方便、安全?

爲解決上述問題,北京一些小區、單位就在樓外設立了充電區或充電棚,不僅能提供集中、規範的充電服務,還能保證車輛存放安全。不少車主直言,有這服務,誰還費力氣、冒風險來回搬車呢?更大範圍看,讓電動車“行得安全、停得安心”,也是探索更方便、快捷、舒適的城市出行體系的必要之舉,既考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空間,也關乎廣大市民的幸福指數。

其實,無論是“規範停車被盜險”,還是“集中充電服務”,基於的都是疏堵結合的治理思路。偌大一個城市,治理問題紛繁複雜,既需要嚴查狠打、“快刀斬亂麻”,也需要堅持正向思維,提供更合理的替代性方案,兼顧力度與溫度。惟有如此,才能提高政策的社會接受度,進一步激發人們參與城市治理的熱情,實現“工作見成效、百姓見笑臉”的“雙面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