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的春天是粉牆黛瓦下的一片油菜花海;皖南的秋天是層林盡染中的隱世村落。但皖南的秋冬之交,卻是另一番很多人未曾見識過的風光:鹽鋪賞菊。

秋天的安徽,秋天的皖南,有你不該錯過的美。除了宏村、西遞,皖南的古村落還有太多的不一樣。

鹽鋪村,作爲皖南徽派古村落中的一員,這裏的風光鮮爲人知,但卻充滿靜謐、詩意、絢爛和沉醉。

來皖南,賞菊就得去鹽鋪。鹽鋪地處安徽黃山市休寧縣海陽鎮,西出海陽,順夾溪河而上2公里處,便是鹽鋪村。在清代康熙年間,鹽鋪村爲休寧縣四大水運碼頭之一。

當時的鹽鋪村,主要發展是鹽經濟,不僅有囤積食鹽的倉庫,還有許多經銷食鹽的店鋪。也正是這樣,這個小村落得名“鹽鋪”。

整個村莊山環水繞,田、園、塘、宅錯落有致,擁有典型的皖南田園風光景色和濃厚的徽州地方風土人情。

有人說,徽州的古村落幾乎差不多,看了宏村和西遞,別的古村似乎皆是千遍一律,沒有什麼可看性。殊不知,在這徽州深處的古村落羣中,每一個古村落就是每一個人,擁有同樣名稱的的五官,卻有着完全不同的個性和靈魂。

如果沒有當地朋友推薦,我可能是不會知道在這古老的徽州大地上,還有這麼一座古樸、美麗的“菊花勝地”鹽鋪村。

早聞黃山貢菊,自古有名。原是宋朝徽商從浙江德清縣作爲觀賞藝菊引進來的,清光緒年間,因發展成獻給皇帝的貢品,而得名“貢菊”。

它被“中國藥典”譽爲“菊中之冠”、“民族瑰寶”,與杭菊、滁菊、亳菊並稱中國四大名菊,併名列之首。

黃山貢菊也稱“貢菊”、“七月菊”、“徽州貢菊”,又稱徽菊主要盛產於歙縣,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今天的休寧縣鹽鋪村,貢菊的身影猶如花海一般令人沉醉不已。

如今的鹽鋪村以“徽菊”(有機貢菊)聞名,不僅是村民們發家致富的一種手段,也是發展鄉村旅遊的一道風景線, 是皖南深秋、初冬的不可錯過的古村之一。

自2001年開始,有機貢菊在鹽鋪推廣開來,並發展迅速。這個原爲黃山市的窮山村在短短几年內,就成了黃山首個年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的村莊,且連續六年位居全市榜首,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山好水好風景好。”菊花,給村民們帶來了收益,也給遊客帶來了風光。

去鹽鋪賞菊、拍菊,就好比春天去婺源看油菜花、秋天去塔川拍秋色,每年十一月初的時候,這裏吸引了大量遊客和攝影師。

站在被菊花包圍的觀景臺上望去,只見千畝花海,猶如滿地黃金,這實際上還真是村民們的“金山銀山”。早些時候來,還能見到白菊,現如今都是黃菊。

望着遠處的山巒,近處的花海,掩藏其間的白牆灰瓦,眼前的一切在秋冬之交構成了一幅迷人的田園畫卷,一派豐收景象令人沉醉。

雖然沒有進村,但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暢遊在花海中,徽州深處的這個古村落已經深深烙在我的心上。

流金疊雪(想象黃菊、白菊融入一起),與遠山、阡陌、屋舍交相輝映,這個初見時就心動的徽派鄉村,可真是美不勝收。

當年發展鹽,現在發展菊,鹽鋪村的村民們繼續發揚並傳承着“徽駱駝”精神。村民們穿梭花海中,一邊談笑風生,一邊採摘菊花,滿臉洋溢着喜悅、幸福的笑容。

還有年輕的菊農在田埂上拍起小視頻來,爲了發展家鄉旅遊,爲了更多人知道鹽鋪菊花,村民們也是緊跟時代潮流,線上線下雙管齊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