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步塵

“格力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企業?”我的答案是:一家好企業。不過,我認爲更精準的表述應該是這樣的:一家持續發展動能不足的好企業。

依照公衆對企業的理解,格力屬於典型的傳統企業,不過,這家傳統企業與人們印象中的傳統企業不盡相同,不是說它從事的產業特殊,而是它有一個特立獨行、個性鮮明的領導者。公衆或許已經發現,人們對這家傳統企業的關注甚至高過對大多數互聯網企業的關注,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我對格力的關注,大約始於2000年,其後寫過不少與格力相關的文章。不瞭解這段歷史的人,常常認爲我蹭格力的熱度,其實我非常討厭蹭人熱度的人。作爲家電行業專業觀察人士,我不可能將長期高居熱度榜的格力排除在視線之外,好比你研究國際政治,不可能撇開美國一樣。

至於我對格力的關注明顯高於其他家電企業,這個並不難解釋,因爲它是一個話題企業,更何況它還擁有一個善於製造傳播話題的“話題女王”呢。

事實上,公衆關注格力正是頻繁製造傳播話題的董明珠想要的,公衆對它關注度越高,傳播效應越明顯,製造話題本身就是一個高明的傳播策略。

當然,一個人頻繁遊走於閃光燈下必定被人評頭論足,經營企業也是這樣。當你總是口無遮攔地表達這樣那樣的觀點,媒體、投資者乃至社會公衆也會對你進行各種各樣的解讀,你別指望大家衆口一詞說你好,這不可能,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立場,每個人的表達都被法律保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表達的權利”。

因此,格力投資者看格力滿眼都是優勢、優點,格力對手的投資者看格力滿眼都是劣勢、缺點,也就不難理解了,特朗普的支持者與拜登的支持者,不也這樣嗎?

在觀察、研究企業的過程中,我常常告誡自己,儘可能不要讓個人情緒影響對一個企業的判斷——雖然我未必完全做到了,但我確實是這麼要求自己的。

過去多年,我批評過許多企業(比如有人說“樂視就是被劉步塵罵死的”),卻至今沒有一家企業說“我要把他告上法庭”,因爲,我所有關於企業的分析和觀點,都基於企業公開的信息與數據。

也許有人會說:“那你爲什麼黑格力比誇格力要多得多?”

是的,最近五年,我“黑”格力的次數明顯多於誇格力的次數,這是事實,但是我要問你:當你看到我“黑”格力的時候,你同時看到“黑”格力的人正在越來越多嗎?

我是企業戰略研究者,不是股票分析師,誠如我今日頭條專欄的簡介——“洞悉企業策略,洞察行業趨勢,洞見產業未來”。我對企業的研究與大多數人不同,我習慣站在競爭力結構及競爭力要素的角度看企業,若從競爭力結構與要素的角度觀察格力,你會發現這個企業確實潛伏着非常嚴重的問題,你不可能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

競爭力結構理論,對研究、預判一個企業非常有用。

舉個例子:我記得17年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我爲什麼看好華爲?》,那時的華爲遠沒有今天名氣這麼大,但我認定華爲“技術立企”戰略代表了中國企業的未來,我將這種模式稱之爲“技術主導”型模式,將華爲稱爲“技術主導”型企業;而當時,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屬於“營銷主導”型企業,發展模式與世界主流格格不入。

話題回到格力。今年三季報發佈之後,格力電器(SZ000651)股價持續反彈,市值於11月6日實現年度正增長,這一變化讓格力投資者歡欣鼓舞。但我不知道他們沒有看到,當格力電器市值增長終於年內轉正的時候,其主要對手的股價年內漲幅已接近60%,格力電器和主要競爭對手的市值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進一步拉大了。

我發現,許多人談到格力問題的時候,會下意識地把格力問題歸結爲渠道問題,我認爲這是非常膚淺的認知。格力渠道確實有問題,但格力的主要問題絕對不是渠道的問題。

當然,格力在我眼裏絕對不是一無是處。事實上,放在中國企業大盤子裏看格力,它是一家非常出色的企業,只是它的短板和長板看起來都很明顯。

眼下,很多人關心格力明年乃至未來三年會呈現什麼走勢,我今天就談談這個問題。

1、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三年格力仍將是一家好企業

現在談格力行將沒落成爲時髦,我也不能免俗,但我談格力問題之前想先談一談它的優勢。

時至今日,格力還有什麼優勢?

首先,格力是一家爲數不多的好企業,這一點突出表現在它的盈利能力上。

以最近二年的利潤爲例,2019年,格力電器淨利潤雖然同比下降5.84%,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6.72億元,這個數字甚至比大多數彩電企業當年的營收額還高。

格力電器的峯值出現在2018年,當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62.02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淨利潤同比下降38.06%,實現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136.99億元,我預計2020年其淨利潤在170—180億元之間。

170億元較2018年的262.02億元確實下降了很多,但這個數字仍然令所有彩電企業汗顏不已。

中國電視行業盈利能力較好的企業是海信和創維。以海信視像爲例,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5.8億元,預計2020全年不超過9億元。這麼算來,2020年格力電器歸母淨利潤是海信視像的19—20倍。

淨利率最能說明一個企業的經營質量,今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淨利率是10.8%,而同期華爲也才8%。

目前,中國家電行業能做到淨利率超8%的上市公司總共4家,分別是老闆電器(SZ002508)、華帝股份(002035)、格力電器(000651)、美的集團(000333)。

問題是:格力電器較高的淨利率未來三年會發生改變嗎?我的回答是:大概率會。但即使下降,格力電器淨利率未來三年仍將保持在8%之內——這是格力電器的底線。

格力電器是一家好企業的另一個證據是,格力的產品(品質)形象一直比較好,近年來雖然對格力的負面評價有上升態勢,但總體看公衆對格力產品的信心沒有明顯下滑。

格力是中國家電行業對產品質量重視程度最高的極少數企業之一,較高的產品質量,構成了格力差異化競爭力,預計未來三年這種狀況不會發生大的改變。

還有,雖然美的暫時奪得空調老大位置,但美的空調要想趕上或超越格力空調的盈利能力,還需要繼續努力。

總之,我們觀察格力,有三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和主要競爭對手比:格力淨利潤率常年保持領先,淨利潤值更是多年保持領先。

第二個維度——放在整個家電行業大盤子裏看:在中國,像格力這樣幾乎憑藉單一產業(空調)就能做到2000億規模的,實屬難得。

第三個維度——將格力自己與自己比:一個看得見的事實是,格力電器持續發展的動能正在減弱,多元化遲遲無實質性突破,是一個現實問題。

上述分析構成了我對格力電器的總體判斷:格力是一家好企業,但是一家持續成長動能不足的好企業。

2、預警:格力有可能丟掉空調老大!

對於眼下的格力來說,沒有什麼比這個更緊迫的了,那就是:必須想方設法保住空調老大的位置。

兩家企業的半年報顯示,2020上半年,格力空調實現銷售額413億元,比主要競爭對手同期空調銷售額少了220多億。空調老大15年來首次易主。

今年以來,格力銷售渠道發生動盪,雖然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有所修復,但至今仍未恢復到鼎盛時期,這意味着格力空調通過三、四季度向經銷商大力度壓貨的方式實現對競爭對手反超可能性不大。

問題在於:一旦失去空調老大,會發生什麼連鎖反應?我的預判是,有可能引發社會輿論及資本市場兩個層面做出反應。

就在去年,董明珠接受媒體採訪時堅定地表示:“就空調而言,格力十年內不會被超越!”言猶在耳,格力已經成了第二。這讓作爲格力電器第一負責人的董明珠相當尷尬,從朱江洪手中繼承過來的唯一一個第一,也在她手裏丟掉了。

一旦2020年丟掉空調老大,2021年想奪回來非常困難,競爭對手必定想盡一切辦法保住這個戰果。事實上,就在2019年,對手就曾堅定地表示:“最遲2021年成爲空調老大”。

格力一旦失去空調老大,資本市場必定會產生連鎖反應。一直以來,格力電器備受投資者追捧,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在於它空調行業老大的身份,一旦冠軍易主,格力電器的股值必將重新評估。

從理論上講,董明珠無論如何也不會將空調老大拱手讓出,必定想盡一切辦法奪回這一桂冠,什麼辦法呢?當然是發起價格戰。

格力已經這樣做了。據21世紀經濟報道:11月9日,格力電器在官方微博宣佈,即日起至11月11日,天貓格力官方旗艦店店內產品最高降價3900元,其中變頻空調低至1799元限量搶購。其引述其他媒體的報道稱,格力電器將在11月11日向消費者讓利7億元。

價格戰有可能幫助格力奪回老大位置,也可能引發另一個不願看到的結果:格力電器淨利率持續下降,這是我擔心格力電器2021年淨利率有可能跌破8%的原因。

3、問:格力多元化緣何遲遲無突破?

過去多年,有一個問題被媒體反反覆覆提及:爲什麼格力在多元化方面遲遲難以突破?

我的解釋如下:

其一,與主要對象相比,格力多元化戰略啓動較晚,失去了先發優勢;而且早期多元化戰略並不堅定。

時至今日,格力給公衆留下的印象仍然是一家空調企業,這種觀念對於格力空調無疑是一件好事,但對於格力非空調產品相當於設了一道進入的門檻,讓格力品牌影響力無法從格力空調中溢出。

可能有人並不認同這樣的解釋,他們會說,你看,蘋果進入手機領域也不早。

確實,類似蘋果手機的例子還有特斯拉,正在顛覆由豐田、大衆主導的燃油汽車時代。問題在於,格力有無蘋果、特斯拉那樣的顛覆能力?

蘋果對手機的顛覆,特斯拉對汽車的顛覆,有同一個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它們都創造了一個嶄新的物種。而格力多元化產品均屬於追隨型產品,不具備對既有格局的顛覆能力。

其二,格力多元化產品的產品力偏弱,或者說不具備差異化競爭力。

如果一個企業它進入一個領域比較晚,但它產品力非常出色,這個企業仍有可能後來居上,但這樣的情況沒有發生在格力身上。但凡對家電行業及家電產品比較熟悉的人都知道,除了空調,格力的多元化產品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力。

我一直認爲,產品力不足纔是格力多元化遲遲難以突破的結症。

多元化產品力不足,既和格力管理層對產品的理解有關,也和格力的研發體系有關。格力手機最能代表格力對產品的理解,董明珠曾經於2016年說格力手機的優勢是“三年用不壞”,請問,有多少人把手機用壞了才換新的?董明珠還說可以用格力手機控制格力空調,用手機遠程控制家電不是早在8年前就已經實現了嗎?

格力的研發體系過於封閉,是制約格力產品創新的一個因素,董明珠曾經把“格力研發體系沒有一個海歸”當做優勢對外宣講,讓許多人瞠目結舌。

因此,格力多元化產品要想實現突破,必須從產品開發觀念及研發體系兩個維度重建開始,必須走精品路線、爆款路線,而不是現在這樣的機海戰術。

4、四大風險構成格力潛在威脅

只看到格力優勢而看不到格力問題,和只看到格力問題而看不到格力優勢,同樣可怕。

從戰略的高度看,格力存在四大風險:

風險一:格力產業佈局嚴重失衡,對空調單一產業依賴度過高。

到目前爲止,格力仍未培育出第二個像空調那樣的優勢產業,格力空調在格力所有產業板塊中的營收貢獻率依舊不低於80%,從本質上講,格力仍然是一家空調企業。

空調單一產業佔比過高有利有弊。2018年之前,空調處於增量市場時代,空調產業佔比高,能較好地支撐格力電器營收規模的做大;自2019年起,空調逐漸進入存量市場時代,空調產業已無大的增量空間,對空調單一產業依賴度過高,風險很大。

機構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空調總銷量15063萬臺,同比下降0.7%;今年1—7月份,空調零售量同比下降27.7%,全年看形勢較去年更爲嚴峻。而且到目前爲止,依然看不出明年空調行業形勢會好轉的跡象。

如果格力能培育出第二、第三個像空調那樣的優勢產業板塊,可以較好地緩衝空調市場疲軟帶來的負面影響,問題在於,格力至今未能培育出這樣的優勢產業板塊,這很要命。

經濟學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比喻——“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意思是說,當你對某一個產業依賴度過高的時候,企業的風險會很大。現在的格力,就面臨這樣的情況。

風險二:格力的發展嚴重依賴董明珠個人的明星效應,公司治理結構有缺陷。

如果說格力電器是一家人治公司,我估計不會有太多的人反對。

許多人都看到了,格力身上有太重的董明珠印記,董明珠對格力電器的影響遠在董事會之上,格力似乎不是運行在現代企業管理機制、體制軌道上,而是運行在董明珠個人明星效應之下。確實,我經常能看到有人將董明珠稱爲“格力的護城河”。

將企業家的明星效應和企業死死地捆綁在一起,一旦該企業家離開怎麼辦?須知,今年董明珠已整整67歲,正是當年朱江洪離開格力的年齡。

實事求是講,近年來格力電器不少重要決策顯現出非理性、非科學的一面,我認爲這正是格力治理結構存在缺陷的證明,這個企業缺乏糾錯能力,更缺乏自我修復能力。

風險三:過度依賴國內市場,國際化乏善可陳。

很多人都知道“格力空調全球第一”,但你知道嗎,格力這個“全球第一”基本上由本土市場一木獨支,在海外市場格力空調銷量不大,格力品牌的海外影響力完全無法和海爾相比。

現在,國內市場已成爲超競爭市場,走不出國內市場的企業規模很大持續放大。

風險四:公衆對董明珠個人評價的分歧較大,這對格力企業不是好事。

董明珠是一個有強烈責任感的企業家,這一點令人印象深刻。但同時,董又是一個口無遮攔且聽不進建議意見的人,因此,公衆對董明珠的評價常常有很大的分歧,比如有人說“中國多一些董明珠這樣的企業家就好了”,也有人說“看不慣董的行事風格,拒絕格力產品。”

上述四大風險,格力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這直接決定格力未來幾年持續成長的動力不足。

格力路在何方?我想,這個問題還是留給董明珠和張磊來回答吧。

(作者系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