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詩》,不會作詩,也會吟。”這部經典的詩集,在部世至今的二百多年裏,一直是許多人的啓蒙讀物,由於康熙年間的文人蘅塘退士獨立編撰而成,一共收錄了311首詩,選用了近70多位詩人的作品,其中杜甫的詩最多,共計是38歲;其次是王維緊隨其後,收錄了他28首詩;第三位是李白收錄了他27首詩;這些都是唐朝最具有影響力,也是最優秀的詩人。

《唐詩三百首》的編撰也是精益求精,但即使是這樣,也依舊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品被遺漏了,譬如與李白齊名的李賀,沒有一首詩入選,可能是由於編者個人愛好,沒有選用他的作品,無疑成爲了《唐詩三百首》的遺憾,畢竟李賀是天才,而且他與李白、李商隱並稱爲“三李”,無論是名氣,還是才華,那都是令人驚歎。

李賀,字長吉,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的詩風格迥異,大多描寫身世之痛,還有人生的辛酸苦辣,所以被稱爲“詩鬼”,也是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尤其是他的組詩《南園十三首》,每一首都寫出了新意,同時也是氣勢磅礴,特別是其中的第五首,不僅寫得很有氣勢,還充滿了理想主義,讀來也是讓人拍案叫絕。

《南園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李賀作爲那個時代的才子,不僅有才華,還很有抱負,只是無奈在現實生活中,始終是鬱郁不得志,並沒有人欣賞他的才華,也沒有受到重用,連科舉之路都走得極爲艱辛,可能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僅僅二十七歲的李賀就因病逝世,真應了那句老話“天妒英才”,如果不是由於早逝,或許他的成就會更高,僅以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來看,便足以證明他的才華。

這首《南園十三首·其五》寫於後期,當時李賀鬱鬱寡歡,獨自在故鄉隱居,可是他依舊很有鬥志,還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實現人生理想,能夠像那些將軍一樣,去到前線衝鋒陷陣,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將來功成名就,名垂青史,但是很可惜,他的理想,他的志氣,最終還是沒有實現,他也變得更加痛苦。

李賀在這首詩中其實就是告訴了我們,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定要有理想,要帶上武器,去到邊塞衝鋒陷陣,只有這樣才能夠突顯出你的價值;去收復黃河南北的失地關塞河山五十州,只有這樣的人生纔有意義,纔是一個男子漢應該做的事情。如果你要是不相信的話,可以登上凌煙閣看一看,那上面的名字,全部都是做出了貢獻的人,又有哪一個書生被封爲萬戶侯?

人就要有理想,要有志氣,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下,那都是要堅持自我,只有這樣的人生纔有意義,才能夠實現你的目標,這也正是李賀在這首詩中,所要表達的核心思想,他本人也是一直如此,儘管鬱郁不得志,可是他始終沒有忘記使命,希望可以像將軍一樣,去到前線衝鋒陷陣。

李賀這首詩氣勢磅礴,每一句都是名言,可是卻並沒有入選《唐詩三百首》,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對於我們這種普通的讀者來說,從這樣的作品,也應該要學習李賀身上的那種精神,一定要有理想,要有遠大的抱負,只有這樣纔有拼搏的精神,你的人生纔會有意義。如果沒有理想,只是懵懵懂懂地過日子,其實活到七八十歲那也是枉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