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港在季軍爭奪戰兩回合輸給國安之後,他們成了目前中超最尷尬的球隊之一:亞冠和足協盃的選擇難題擺在面前。很多人都很疑惑,爲什麼小組賽上順風順水的上港,在淘汰賽上如此艱難?六場淘汰賽,上港沒有打過一場好球,90分鐘內沒贏過一場,無論面對申花還是蘇寧,又或者是國安,上港還是那撥人,咋就忽然變了一支球隊?

在“反方向的球”看來,上港某種程度上跟魯能一樣,都是裁判的受害者,只不過,魯能是被裁判棒殺,上港則是被裁判捧殺,根源就在小組賽上。

上港分到了一個比較容易的小組,真正對手只有國安。以上港的實力,只要正常發揮,拿到小組第一或者第二並沒有什麼問題。小組賽上,上港曾多次面臨困境,比如第四輪對陣黃海,第五輪對陣卓爾,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眼看就要輸球,結果就來了點球,上港憑藉點球死裏逃生。總是能化險爲夷,讓上港少了經歷挫折的機會,他們已經習慣了順風順水,習慣了獲得爭議判罰。小組賽上港就打了兩場硬仗,就是跟國安的兩回合較量,結果第二回合還引起了巨大爭議,等於就沒經受過強敵的鍛鍊。

但現在看看,這些裁判的幫忙,對上港有什麼好處呢?即使沒有這些爭議判罰,上港依然可以拿到小組前兩名,無非是過程會更艱難一些,挫折會更多一些,但球員們的心理也會更成熟一些,問題也會暴露得更早一些。比如胡爾克和阿瑙托維奇的兼容問題,再比如一旦落後如何破門的問題,佩雷拉完全可以更早發現,並予以着手解決,而不是到了淘汰賽上,發現問題出現了,已經沒時間解決了。

而且,淘汰賽上,裁判的吹罰更謹慎,上港從中獲利更難了。六場淘汰賽下來,上港只是在對陣蘇寧的第二回閤中,從裁判身上獲利,那場主裁判就是郭寶龍,也就是上港與國安季軍爭奪戰第二回合的主裁判——當賽後佩雷拉的團隊衝進場內,險些要揍郭寶龍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之前他給本隊帶來的好處呢?至於點球,上港在淘汰賽上只獲得了一個點球,其餘時候,他們沒有獲得小組賽時的特殊待遇,這也許是佩雷拉最後時刻出離憤怒的原因。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上港其實是裁判小組賽時過於照顧的受害者,如同一個被慣壞了的孩子,一旦沒有特殊待遇,就無法接受,就要哭要鬧,根源還在大人身上。與其這樣,上港還不如小組賽上喫點小虧,到了淘汰賽上,經歷過挫折教育的隊員們,心態更加成熟,水平發揮更加出色。當然,上港與魯能一樣,是裁判受害的兩面:一個是捧殺,一個是棒殺,不知道魯能在這樣的挫折教育面前,能否真正成熟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