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交二級殘廢

與其說你不會社交,不如說你不敢社交。

你也知道怎樣說話才能招人喜歡,知道怎樣做事才能令人看好。但話到嘴邊就覺得難以啓齒,行動要展現又覺得彆扭不堪。

你羨慕那些在社交場合自在無束,一呼百應的人,甚至已經計劃好下一次在社交中如何改變自己,敞開自己。

但真正落實,內心深處卻總是有一處拘謹和恐慌,又變成一箇中規中矩又毫不出彩的框子,緊緊約束着你。

2、自我判斷低,覺得自己不如他人

這是一種典型的主觀判斷:只要一個人缺乏安全感,那麼哪怕她價值出衆,深得喜愛,她仍舊覺得自己不如他人,毫無自信

3、擅長歸於內因,過度包攬責任

這是缺乏安全感者無法自控的“責任感”。

你特別不擅長替自己找藉口。面對某件事的失誤,正常人更容易將歸於外因,將責任推給他人或客觀條件,甚至自身某些不可控缺陷,比如自己語言能力差啊,天生就粗心啊等等。

這種歸於外因的傾向,會平衡人類對失誤的過度自省,屬於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而你則更容易將責任歸於自己的“不夠努力、不夠優秀”等自我貶低的主觀因素,彷彿自己是整個局面的掌控者,只要自己行,逆天也改命。

過度自省,帶來自責,帶來無限失望,導致強烈自卑。你在活生生地對自己進行精神壓制。

4、不爭不搶,容易放棄

別人可能會覺得你想得開,覺得你很佛系。其實,你只是沒勇氣爭強好勝,面對挫折困難時,又覺得自己無能爲力,才輕易放棄。

這種心理狀態,在心理學中被稱爲“習得性無助”:你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自我貶低,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貶低中逐漸認定了自己“幹啥啥不行”,整個過程悄無聲息又潛移默化,可能連你自己都沒發現。

但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你習慣了失敗和退縮,面對能力範圍之內的事,只要稍沒把握,就考慮放棄。

可能就算感情裏遭遇了第三者,也屬於打包行李讓路走人,多說一句都不肯的類型。

5、不輕易信任他人,卻容易依戀他人

缺乏安全感羣體,對整個世界都是缺乏信任感的。

對某個既定定義,對情感,對人。你覺得被人歌頌的感情仍舊有落魄的一面,覺得說養自己一輩子的人,也早晚有離開的一天。

所以,你很難完全放鬆自己的警惕心,去充分信任眼前的表面現象。

但矛盾的是,即便如此,你卻很容易依戀他人。可能他只是對你展現了些好感,給了你些好處,陪你聊過幾次天。

這是感情中典型的“焦慮依戀現象”。本源就是因爲極度缺乏安全感,帶來對人際關係的貪婪汲取

你依戀的其實不是對方這個人,而是一種能滿足自身安全感的感受。

6、極其被動

“主動就輸了”,就是你的人生信條。

對於正常人來說,“主動”並不丟人,反而敢於主動的人,在很多情況下說明有更強的領導力和更大的格局,所以有很大部分人還真的偏愛主動。

但只有“被動”才能帶給你充分安全感:等着被尋找,等着被關注,等着被道歉... ...這些在你看來都是對方在乎你的表現——但如果對方“不在乎”了,自己的“在乎”又有什麼用途呢?

7、對長期關係抱有懷疑態度

缺乏安全感羣體中的很多人,都是揚言“不想結婚”的。

本質上,她們不是真的覺得婚姻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單純對人與人長期關係的不信任。

在她們看來,轟轟烈烈終究拗不過新鮮感的流逝,感情的累積仍舊抵不過本能的厭倦。

爲了避免心痛的結束,你寧可避免開始

8、追求極致,很少將就

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人際交往中。

你會發現,自己身邊走得近的人,都是對自己有充分利用價值或感情極其深厚的人。雙方哪怕存在一點誤會或疏離,你都覺得這段感情沒必要存在於生命中。

更遑論,戀愛關係中的對付將就——當你發現一點對方不愛自己的苗頭,恨不得連夜打包行李走人,很少出現拖着時間,窩囊存在的時候。

背後原因是:嚴重的缺乏安全感,令你無法對一段模棱兩可的感情抱有樂觀態度,當你覺得自己是不被歡迎甚至被討厭的時候,只想給自己留些尊嚴

9、共情能力超強

你很容易在人羣中發現自己的“同類”。

敏感的神經和長期的特殊處境,令你對他人的情感能做出最精準的判斷。你能第一時間察覺到他人的情緒變化,並找到背後原因。

所以,你其實很適合做個“知心朋友”。拋除掉繁重表演型的社交模式,私底下一對一的聊天,很容易令他人對你產生一見如故的好感。

10、私密感重,不太容易傾訴自己的祕密

相較於他人來說,你好像有更多不可告人的祕密。

但真相是,這些祕密都極其普通,可能是鞋底放了個增高墊啦,手機裏有些不夠好看的自拍啦... ...

你之所以如此捍衛,是因爲你覺得他人發現了之後,會對你產生某些想法——當然了,其實根本不可能,喫喝拉撒誰都會經歷,唯獨你覺得自己會被嫌棄。

我所瞭解過缺乏安全感的人,無一例外都極其敏感,極其謹慎,也非常善良

但不夠健康的心態,令他們的所言所行可能有些異樣。越是與之親密的關係,越覺得他們索取安全感的方式令人窒息。

他們本身很值得被愛,但卻總是把人嚇跑。

所以,對於缺乏安全感羣體來說,掌握好相處方式是很重要的,是在一段親密關係中立足的基礎。

我是深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書籍《非暴力溝通 · 兩性篇》譯者,大連市心理協會會員,34歲,已婚已育,願意分享我的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