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每月的初一十五,哪裏的人特別多?對,寺院。尤其是一些香火鼎盛的寺院,更是香客不斷。那麼大家爲什麼都要搶着去燒香拜佛呢?求菩薩,菩薩就靈嗎?供養佛菩薩,佛菩薩就能庇佑我們嗎?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瞭解佛法,只是盲從迷信,帶着功利心信佛,希望自己的虔誠之心能夠打動慈悲的佛菩薩,滿足自己的心願。

然而,“有求皆苦”,向外求,不如向內求,修好自己的心,就是最好的加持。福報不是求來的,這世上真正能幫助自己、能救自己的,唯有自己,佛門裏有句話:若不回頭,誰爲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你若善良慈悲,那麼不用求神拜佛,則吉人自有天佑。你若作惡多端,就是抱着佛的大腿,也徒勞無益。

學佛修行,才能改變命運,知道再多道理不去做,也是白搭。“口唸觀音心不善,喊破喉嚨也枉然”,你念萬遍佛號,卻沒有存一份善念,那再修億萬年,仍是愚癡人。燒香拜佛不要執着形式,要真正改變自己,斷一切惡行、修一切善法,做一個慈悲利他的人。利益他人,就是救贖自己。“命由己造,福自己求”,以下這4種人,不用拜佛,也福報很大,看看有你嗎?

一、內心清淨平和,沒有嗔唸的人

《觀普賢行法經》雲: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一切衆生從無始劫以來,由於迷失佛的本性,而產生妄念、無明、煩惱。若能修心安住,安住實相,自然妄念不生,則業障消除,一切功德智慧自然能夠現前。人最大的苦惱就是自己的念頭,走不出自我的執念,到哪裏都是窮途。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學佛的根本在於修心,內心安定,就是最大的福報。人生最大的禍莫過於內心的驚恐不安,心亂則一切亂。心裏放不過自己,是沒有智慧的表現。佛家有語:莫向外求。時時處處觀照好自己的念頭,不打妄想、不生怨念嗔恨,內心清淨平和,安忍不動,不被外境所轉,這樣的人是爲最吉祥。

二、樂善好施,善良慈悲的人

自私無知的人愛佔便宜,善良慈悲的人不怕喫虧,世人往往害怕喫虧,害怕別人佔自己的便宜,這樣心量狹窄的人是沒有福氣的。這樣的人再燒香拜佛,打不開自己的心量,拜多少也無用。

佛不是用來拜的,佛是教我們怎樣修福修慧的。佛不是成佛了纔去渡衆生,而是渡的衆生多了,福慧具足,才圓滿的正果。同樣,佈施也並不只是富人的事,無福困苦的人更要有慈悲喜捨的心,舍福纔會有福。不想舍只想得到,那是癡人說夢。

沒有福報,再想要的東西也不會靠近你。“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爲樂佈施,後必得安樂”,人在做、天在看,我們所捨出去的每一份福報,其實最終都繞回來,加倍回到了自己身上。善良的人,不用拜佛,自有無量福德。

三、孝順供養父母的人

“堂上雙親你不孝,一心拜佛有何用”?佛教的根本宗義在於勸人向善,行善積德。那麼一個最大的善是什麼呢?孝順父母。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孝順父母,不孝父母,就是對佛最大的不恭敬。

佛教裏的許多佛菩薩都是至孝的典範,如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目犍連尊者等等。不孝父母,拜佛無益。孝順父母,必有後福。侍奉父母,等於供養佛。

四、謙卑低調,虛懷若谷的人

人生總是福禍相依,誰都會有一帆風順的時候,誰也都會有時運不濟的時候,所以,得意時切莫忘形,失意時切莫絕望,平生要有顆平常心,放低姿態、放平心態,涵養福德,人生才能走得更順。

尤其是人在順境的時候,很容易被眼前的假相所迷失,而過於高調炫耀,一旦生起炫耀心,福氣很快就會轉爲禍。人越是喜歡炫耀什麼,什麼就往往失去越快,這樣的人沒有智慧,致使福報漏掉得很快,得不償失。“天狂有語,人狂有禍”,低調謙卑沒有錯。

感恩閱讀分享,祝六時吉祥。阿彌陀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