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隔斷時間就會去寺院看自己的出家師父,每次和師父一起生活,給我最大的啓發就是人要懂得惜福。師父特別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不論有東西多少都不浪費。自己用不了的,會送給他人,自己絕不揮霍。她寧願把好的東西舍給他人,自己穿得破舊。每次喫完飯,她的碗總是一粒米都不剩下,乾淨如洗。看到這些,我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不經意間已經損耗掉了好多福報。

我們每個人這一生有多少福報,是有定數的,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今日多用掉幾分,明日就會少幾分。多享福,日後就要多受苦。福報要慎用,要懂得惜福,更要知道培福。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要害怕喫苦,不要害怕受挫折,逆境未必是壞事,喫苦是在了苦、在消業,多喫苦頭,日後纔有甜頭。佛門裏有句話叫“喫苦了苦,享福消福”,一味享福,福氣就早早耗沒了,當下喫苦,日後纔有大福氣。

我們要明白,消福比積福容易,且你作惡所消耗的福報,這個漏洞很難補上。比如說一個人雖然在外面也做了不少功德,但是卻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那麼這個不孝父母的惡業就會使人折損很多福報,這個漏洞很大,你做多少功德都難以補上。福報難求,一個人得做多少好事、存多少好心才能積攢微乎其微的福報。

有人說爲什麼要積福報?沒有福報,你的人生就會很苦,業障重、諸事難順。就像我們當下所擁有的一切,錢財也好、名利也罷,都是靠你自身的福報支撐起來的,沒有那個福氣,你是得不到這些東西的。我們如果去寺院,會看到許多虔誠的信衆在那兒燒香磕頭祈福,那樣有用嗎?要知道,福氣不是求來的,是從你自身的善業中來的,多積德行善,勝過佛前燒香。

每個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也是自己的因果。自己曾經積了多少德,當下就有多少福;自己曾經作了多少惡,當下就有多少禍。真正屬於我們的東西,誰也搶不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即是你十指緊握,也還是會漏掉。就像我們求財,世人往往認爲錢財是自己掙來的,其實十分財,三分在努力、七分在福報,如果你沒有福報,再拼命掙錢,財也留不住。

每個人自身的命運就是自己福報的顯現。有句話叫“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但是每個人人生的福禍其實反映的就是他自身的業力與因果。“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命運由己不由天。常言道: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我們看那些受苦的人,會生悲憫之心,其實他們當下所遭受的苦都是自己自作自受導致的,因果從來不誤人。

人年輕的時候喫的苦不叫苦,老來受苦陳纔是真的苦。人這一生的福報是守恆的,你年輕時候享福,可能老年要受苦。年輕的時候多喫苦受罪,日後纔會有更多的福。當然,這不是在宣揚苦難,而是要人明事理。要想避免福報消耗,就要做到“斷惡修善”,斷除一切惡習,減少福報的消耗;廣修一切善法,多去利益他人,快速增加福報。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願大衆平安喜樂、得大自在。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