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雙十一的這場發佈會可能讓不少人有點出乎意料之外,它推出了 M1桌面自研芯片,拿出了三款 Mac,並且在性能數值上飆升。

蘋果指出,與上一代機型相比,CPU最高提速至 3.5 倍,GPU最高提速至 5 倍,機器學習最高提速至 9 倍。而新的MacBook Air的速度比“同級最暢銷的Windows筆記本電腦”快三倍,比「去年售出的98%的PC筆記本電腦」都要快。

可以看出M1的本質其實是A14演化而來,它使用5納米工藝封裝,擁用“4個高性能核心 + 4個高能效核心”的組合,從物理上大幅降低相同CPU負荷下的發熱量,同時將DRAM與CPU一起封裝,這些優化讓M1的CPU每瓦時性能(Performance Per Watt)相比前代提升3倍。低能耗、高能效的媒體編碼與解碼引擎,性能表現更出衆,並延長電池續航時間。視頻會議通話續航時間相比上代直接翻倍。

正如有業內人士指出,A14 不再是手機、平板的專屬 Soc,而是蘋果第一代通用處理器,放在電腦端,A14 化身 M1,同樣的5nm 製程工藝,從 CPU、GPU、Nerual Engine 到 Apple T2 芯片,一個由蘋果設計的電腦端 SoC 呈現在我們眼前。

蘋果想用跨設備的生態體驗決勝下一個十年

推出自研芯片以及全面轉向ARM架構,蘋果謀劃的是下一個十年的生意。蘋果讓Mac這個過去這個唯一軟件和芯片不是自己掌控的產品實現了從軟件到硬件全部由自己控制,這是蘋果生態大一統的關鍵一步。

至此 Apple 的主流產品線——Apple Watch、iPhone、iPad、Mac從系統到硬件全部由自己掌控,全系產品將基於ARM芯片組進行開發,底層硬件實現統一,桌面和移動端實現融合。iOS、iPadOS、macOS三位一體的軟件生態系統得以形成,移動桌面的系統融合曾經是微軟10年來的夢想,如今被蘋果實現了。

在過去,開發者要針對iPhone、iPad以及Mac電腦做兩臺開發,如今,這種開發成本省了,iOS和iPad應用程序也能直接在macOS中本地運行,蘋果APP Store龐大的移動應用生態可以反哺Mac電腦,大大豐富 macOS 的軟件生態。

這對用戶形成新的吸引力,對開發者是重大利好,因爲對於開發者來說,這意味着開發一款 APP 應用,不僅僅在iOS、iPadOS上賺錢,在MacOS上也能實現分發盈利了,蘋果的玩法幾乎就是從Windows系統搶奪開發者的節奏。

在體驗層面,也爲Mac帶來了更多原本在iPhone和iPad上的出色體驗,比如在Mac上玩iOS遊戲或者在iPhone上更好的處理Mac上才能處理的工作,這種體驗的提升均極大提升了Mac的競爭力。

在過去,iPhone、服務、Mac是蘋果三大營收來源,而蘋果在iPhone銷量與服務業務上都面臨着高增長的難題。服務業務雖然在近年來還算相對穩健的增長,但是蘋果有新的麻煩。

當下包括Spotify等13家公司與大牌應用開發者已結成“應用公平聯盟”,抗議App Store規則,不滿蘋果App Store對每筆應用內購交易收取15%-30%的抽成制度。而蘋果基於反壟斷的壓力也開始妥協,並強調涉及到實體或者線下服務的非純線上產品無需繳納30%的抽成,該抽成僅針對遊戲、音樂、流媒體等純線上服務。

因此,在iPhone、服務業務、Mac三大業務中,過去蘋果的重心是放在前兩者身上。如今,蘋果在思考如何把Mac打造成新的火車頭業務。庫克在介紹到Mac時表示,50%的用戶是Mac新用戶。

這個數據的背後是全球的疫情現狀讓遠程辦公流行,也推動了Mac產品的銷量。從趨勢來看,該產品線的增長潛力還在。

MacOS系統的應用生態將從x86全面轉移到自家架構平臺上來,這對於蘋果而言,可以更好的在應用創新層面實現新的調配與融合,而在自有的操作系統和自研芯片的協同之下,更能提升產品性能、降低整體的軟硬件成本,蘋果可以直接從架構層面調動算力,實現生態一體化優勢。

因爲從該芯片來看,它集成了蘋果自研的16核獨立神經網絡單元、PCIE 4.0控制器、雷電4控制器,以及USB 4控制器。

很顯然,蘋果的目的是在自家Mac生態中也能實現基於AI的應用體驗,進一步解放CPU與GPU的算力,提高運行速度的同時降低功耗。

在生產力層面來看,蘋果可以做到Apple Watch、iPhone、iPad 到 MacBook、iMac 再到 Apple Glass這些設備僅僅存在着屏幕尺寸、算力以及性能的差距,在各產品的體驗與互聯互通上可以做到跨設備應用協同。

這種底層和生態的大一統的建設,本質上是將越來越多的蘋果系產品與消費者綁定,甚至吸引衆多Wintel的開發者走向蘋果生態,以及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將移動端帶到桌面端設備的生態體系之中,形成從跨設備硬件到軟件連帶的生意,實現應用生態的繁榮與用戶的規模化擴張,這是蘋果在爲未來的穩定生意搭建圍城。

蘋果的生態化反:要對PC產業進行降維打擊?

對於整個PC產業來說,蘋果的玩法其實是降維壓制,很可能對現有的PC行業格局造成衝擊並帶動新的應用創新方向。

相通的底層與生態這件事而言,微軟也試圖做過,華爲也在向這個方向努力,但均有着不同的阻力,一大阻力是過去專爲移動設備設計的ARM架構,之前很難應用到桌面產品中,性能不足是很大的原因,但當前Mac M1打破了這個短板。

其二是因爲不同操作系統是設備協同最大的障礙,PC端是Windows操作系統,移動端是安卓系統。華爲過去在平板產品上引入雲電腦的模式就是要打破操作系統壁壘。

就統一封閉的硬件、軟件、操作系統生態、供應鏈的控制能力來說,蘋果無疑具備更大的優勢。

在應用開發者的爭奪上,微軟與谷歌各自手握Windows和Android兩大平臺,但都會感受到壓力,因爲應用開發者不用再爲了適配不同的芯片架構進行重複的研發工作,應用開發成本降低了,盈利渠道更廣了,蘋果生態黏性也更強了。

無論是從科技角度還是消費品的角度,蘋果生態大一統的背後,是試圖以生態的玩法對其他PC廠商產品玩法的一種顛覆,PC行業從單一獨立產品的終端形態進入了場景化組合與硬件協同、連接的新玩法時代。

這種玩法對應了5G時代遠程辦公對產品性能與多終端協同的一種趨勢,也是對現有PC產業的一種降維打擊。可以說,賈躍亭當年生態化反的夢想,蘋果更有能力做成這件事。

相對來說,在過去,PC端與移動端可能不再是兩套不同的系統與體驗,現如今,兩者融合的時代已經來了,從移動辦公角度來說,可能因此掀起一場PC端體驗的全新體驗升級。

因此,蘋果的設想其實是一個更長遠的戰略——如何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更加深入的將現有存量用戶捲入蘋果生態,將蘋果生態打造成一個長期穩定的生意。

PC市場的競爭新時代來到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衆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