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創業成功的人都喜歡說自己是運氣好,如果你真信了,那纔是太傻太天真。

但我們也不能否認“運氣”對於成敗的影響,有的人年復一年的兢兢業業,事業就是發展不起來。有人隨便做一個生意,沒想到就突然變成了“風口上的豬”。

這上哪說理去?

我就知道有個老闆,他去創業本是無奈之舉,因爲工作不好找,是屬於生活所迫那種,他就想着隨便做點小生意,能夠買車買房娶上媳婦就滿足了。

結果一不小心,他的項目恰好趕上了平臺的大爆發,他的公司也隨着水漲船高,賺得盆滿鉢滿。

現在的他早已超越了過去的願望,再談起公司,動輒是“幾個小目標”,給自己配了倆助理,仍然是忙得腳不沾地。

而我認知另一個老闆,真的是辛辛苦苦,白天在公司操心業務,晚上還要陪客戶和合作夥伴,一年365天,在家喫飯都沒有幾次,回家一般都是23點之後。

可就是這麼辛苦,公司卻發展緩慢,有次他苦笑說自己的員工年收入十多萬,比他賺得還多。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老天不會偏愛任何人,成功不會因爲你努力就垂青你,也不會因爲你不努力就不投入你的懷裏。

越是瞭解這點,我就越覺得沮喪:自己的努力到底有什麼價值呢?

後來我纔想明白,我們還是要努力,努力不是期待“運氣”的垂青,而是對自己有個交代。

對於努力這件事,我覺得雷軍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他在金山的時候就以“勞模”聞名江湖,論努力的程度,可謂少有人及。

但從結果來看,不管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都超過了金山不知多少。要知道,雷軍可是馬雲、馬化騰的江湖前輩啊。

在金山上市之後,雷軍之所以“功成身退”,未必沒有對這種落差的沮喪。

正是因爲這種沮喪或不服氣、不甘心,雷軍才下了很大的功夫去思考,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爲什麼是這樣的結果,之前的自己有什麼破綻?

所以在創辦小米的時候,雷軍用“順勢而爲”超越了過去的自己,他依然努力奮鬥,但他也更重視歷史的進程。

因此,我想說的是,如果運氣不垂青你,那你就要創造條件去贏得運氣。怨天尤人是毫無意義的,誰也不欠你什麼,改變自己現狀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改變自己。

同努力一樣,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

如果你沒有實力,那就算你做了“風口上的豬”,也早晚摔下來。就像網上的流行語所說,憑運氣賺到的錢,早晚會還回去——憑實力。

實際上,公司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也許有很大的運氣成分,但過程中的種種肯定是實力在起作用。

或者說成功的運氣不過是實力的水到渠成。

成功是一個生態,公司是一個系統,個人努力不過是渺小的因素,所以我們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如果你覺得自己很重要,自以爲是,那麼送你一句話:

“一個人一旦覺得自己比別人有優越感,覺得高人一等,離倒黴就不遠了。”

要記住任正非的忠告,“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爲纔開始偉大。”

當你在抱怨運氣不好的時候,先問一問自己,創業三件事帶隊伍、建班子、定戰略,你有哪樣是做到位了?

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公司在發展,可你覺察並掌握這個發展節奏沒有?組織要運營,戰略要落地,機制要調整,隊伍要整合,班子要升級……缺了任何一個節點,都是實力的缺位。

有努力纔有實力,有實力更容易碰到運氣。

所謂苦心人天不負,它的內涵是持之以恆的學習、實踐和努力,創業的的過程充滿了枯燥,從某種程度上,工作是乏味的,很多動作不過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

直到量變引起質變的時候。或許等不到,但我們只能是把應該做好的地方做好,當你爲創業不成功而焦慮的時候,請讀懂曾國藩這句話:“凡辦大事,以識爲主,以才爲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最後,莫問收穫,但問耕耘。與諸位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