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計算市場,素有得政務雲者得“天下”的意味。正因爲政務雲的重要性,這塊市場成爲了雲計算領域當中交鋒最爲激烈的兵家必爭之地,科技派、運營商派、互聯網派,集成商派,都將政務雲市場作爲了重點的戰略方向。

據瞭解,政務雲市場的廠商從商業模式上可以分爲三類:一類是純運營模式,單純作爲政務雲服務運營商向客戶提供政務雲服務,核心雲平臺、基礎架構軟硬件通過合作伙伴採購,以電信運營商和當地系統集成商爲主;第二類是純技術解決方案模式,單純作爲政務雲服務運營商的技術提供方,提供以雲平臺爲核心的解決方案,以華爲、新華三、阿里、騰訊爲主;第三類則是以浪潮云爲代表的端到端模式,基於公司自身雲計算平臺和解決方案的能力,同時也作爲政務雲服務運營商爲政府客戶提供服務。

全球知名分析機構IDC近日發佈2019年中國政務云云服務運營商市場份額報告顯示,以電信、移動和聯通爲主電信運營商雲服務陣營市場份額共計37.6%,優勢較大。其優勢既表明運營商服務政企市場的能力,也爲繼續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更多有利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人口紅利的消散殆盡、提速降費等政策的出臺以及互聯網語音視頻服務的提供,三大運營商的業務也面臨各種挑戰,僅做管道工已無法滿足自身的生存問題,更談不上發展。因此,對於三大運營商而言,轉型是必須之路。伴隨着物聯網時代的到來,雲計算、大數據,尤其是5G網絡,讓三大運營商看到了希望,雲網融合成爲三大運營商轉型,尋求突破的關鍵。

01

三大運營商在政務雲市場闖出名堂

憑藉着彈性、靈活、初期成本低廉等優勢,雲計算服務在物聯網時代已成爲企業IT採購的共識。2015年,國務院頒佈了《國務院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2017年,工信部也頒佈了《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兩大指導文件的出臺也促進了國內政務雲的發展,中國各地的政府部門紛紛加大了對雲計算服務的採購力度。

政務雲作爲爲政府決策提供數據依據以及政府信息化建設運行的重要平臺,目前,政務雲市場已經形成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廠商、傳統硬件提供商和系統集成商四派逐鹿的局面。據《2019年中國政務云云服務運營商市場份額報告》顯示,在上榜的雲服務商中,運營商陣營最爲強大,總體份額達到37.6%。其中,中國電信以17.9%的市場佔有率名列第二,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市場份額也分別達到了10.1%和9.6%,列第四和第五名。

據瞭解,中國電信已經與 31 個省、236個城市建立了智慧城市戰略合作關係,構建省級政務雲平臺 11個,地市級政務雲平臺 100餘個;中國移動政務雲則覆蓋了20多個省份,部署超過 100多個城市。

有機構認爲三大運營商的優勢集中在兩方面: 一是數據量和完整度要遠大於互聯網公司,這在大數據時代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二是三大運營商掌握着所有數據與信息的流通管道,藉助雲網融合的優勢以及對於雲計算產品研發的投入,加上5G、物聯網(IoT)技術發展的趨勢,使得電信運營商正在逐步擴大政務云云服務市場。

02

政務雲一體化服務對運營商提出考驗

隨着技術的不斷發展、政務雲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政府機構對於政務云云服務的要求也在變化,從 “單一遷移上雲”逐漸轉變爲“整體協同運營”的要求。

“單一遷移上雲”向“整體協同運營”,意味着從“電子政務”到政務雲,這一個很長的建設週期之後,政務雲從基礎設施角度上的建設幾乎已經完成了,所以遷移上雲不再是重點,未來最重要的是將上雲之後的應用進行整合,並納入整體運營,使其發揮最大的效力。

政府行業雖然是人才密集型的行業,但相關技術團隊相對薄弱,同時上雲的速度加快之後,政務行業面對複雜的運維管理是有難度的,所以從客戶需求的角度,政務雲也必然會走向一體化的服務模式。

隨着政務雲“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的技術提供商”時代的開啓,這個新的模式對雲服務商本身也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

首先,作爲一體化服務模式的根本能力,全棧的技術與全場景的落地經驗顯然必不可少,同時雲服務商也要能夠從數據、業務、系統等維度構建整體的運營方案,幫助政府機構實現自身業務與技術的完美結合,實現頂層設計到落地實施全過程的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

其次,政務雲建設本身在於爲政府構建數字化的能力,需要技術提供商能夠站在政府視角出發,儘量減少政府在數字化建設本身的人員投入,併爲政府提供技術方面和人員方面的數字化服務能力。 如聯通沃雲,就是爲各級政府提供完全物理隔離、量身定製的專屬政務雲平臺。其通過建設節約、高效、便捷、安全地滿足各類政務需求的專有云,實現政務應用的深度整合和業務的高度協同,進而逐步推動政務應用系統向雲服務模式轉型。

第三,政務雲涉及到大量政府數據的底層拉通,安全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政務雲上涉及很多雲服務商的硬件、雲平臺、用戶的業務應用,甚至用戶的訪問使用等等。這些安全因素綜合在一起勢必會對政務雲的運營服務提出更加多樣化、複雜化的安全防護的需求。所以,安全可信的政務雲,應該是雲服務商的根本立足點。

03

政務雲後如何推行雲網融合?

開啓雲網融合轉型的三大運營商,目標自然不僅僅是政務雲。從行業上看,整個雲服務市場除政務雲外,更有金融雲、視頻雲、工業雲等。從架構上看,IaaS、PaaS、SaaS三層更是競爭激烈。

因此,三大運營商在千億的國內雲計算市場只分得了一勺羹。三大運營商若想繼續擴大在雲計算市場的地位,雲網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就目前來說,從三大運營商目前在雲計算市場取得的成就來看,中國電信是做得最好的。IDC此前發佈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0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在IaaS+SaaS市場上,中國電信排名第四,緊跟華爲雲,且阿里雲、騰訊雲、華爲雲、電信天翼雲以及AWS五家佔據76.7%的市場份額,馬太效應依舊明顯。

同時,在中國雲運營服務市場上,IDC報告顯示2019年下半年該市場總規模達到107億元,中國電信排名第一。

除了電信,聯通沃雲經過不斷探索創新,也已經形成了功能強大、安全可信的全棧雲計算產品。中國移動構建起一張雲網一體、貼身服務、隨心定製、安全可控的智慧雲。

業內人士指出,當下國內雲計算市場格局已相當穩固, 三大運營商要想通過雲網融合在雲計算市場份額上取得太大突破並不容易,倒不如藉助自己的獨特優勢鞏固現有市場,並在特定雲市場上加大雲網融合取得成功。

如三大運營商均可藉助多年內覆蓋全國的網絡、IDC資源,以及渠道、服務優勢,多在下沉市場爲中小企業提供服務。雖然下沉市場的中小企業客單價相比行業頭部客戶差了太多,但要知道,中小企業佔據了國內企業90%以上的份額。延伸閱讀:美媒:中國已成爲全球第二大雲計算市場信陽市政府簽約河南聯通,打造國家級雲災備基地、信陽中原數據副中心內部視頻首曝:天貓雙11數據中心斷網斷網 88秒修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