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师长叛变投日,率部逼死杨靖宇,抗战后如何混成我军指挥员?抗联史上官阶最高的叛徒:逼死杨靖宇,因避雨暴露身份被处极刑!抗联师长是出卖杨靖宇的最大叛徒,抗战后如何又混成我军指挥员?

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对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作战就不会失败。我们老家也有句俗话,叫“日防夜防,家贼难防”,意思也是堡垒最容易从内部突破。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很多,好兄弟两肋插刀,也可以背后插刀。著名的抗日名将杨靖宇,就是被一帮“好兄弟”在背后插刀才被逼入绝路,最终才壮烈牺牲的。

杨靖宇的“好兄弟”中,官阶最高的莫过于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程斌是杨靖宇最信赖的兄弟与助手,正是由于程斌的叛变投敌,才将杨靖宇一步步逼入绝境的。

程斌有文化,从小就跟随杨靖宇,从杨靖宇身上学到不少知识。在东北抗联的官兵中,像程斌这样有文化的干部并不多,所以深得杨靖宇的信任与重用。杨靖宇对于程斌可以说是倾心相教,因而,程斌对杨靖宇的军事思想了解得非常透彻,两人配合的十分默契,打了不少漂亮仗。程斌最终获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但是,人是会变的,那种艰苦卓绝的战斗环境慢慢地让程斌“思变”了。1938年7月,程斌终于背叛将他一手培养成才的杨靖宇,率领所部115人叛国投敌。程斌的投敌叛变,让日军非常兴奋,他们觉得程斌是可以对付杨靖宇的天赐良机,于是,程斌被日军任命为队长,组成“程斌挺进队”,其骨干都是随他一起投降的东北抗联的战士。

日军的选择果然没错,作为老抗联,程斌知道抗联的“命脉”在哪,所以,程斌投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敌人摧毁了抗联的“密营”。密营是东北抗联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抗日武装,扩大实力的保障之一。他们在深山密林中,储备军需、医治伤员、修理枪械、收集敌情、宣传抗日、缝制冬衣,在红石林区的深山野林里,建起了很多秘密的宿营地,这些秘密的宿营地,被抗联战士和当地群众称之为密营。

密营是杨靖宇的一个独特创造,更是东北抗日联军孤军对抗日寇长达14年不败的重要原因。凶狠的程斌将蒙江县境内的70多个密营破坏殆尽,一夜之间,杨靖宇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

因为程斌待在杨靖宇的身边太久太久,对于杨靖宇的一切行动都了如指掌,这就是“知己知彼”。程斌对杨靖宇了解到什么程度?他凭猜测就能知道杨靖宇的大致去向。程斌的挺进队彻底改变了日军的盲目进攻,他们的精准追击,让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疲于奔命。

过去,日军不敢在山林里过夜,所以东北抗日联军白天再艰苦,晚上可以喘息、休整、转移。程斌抗敌后,却轻车熟路地带领敌人晚上连续追踪,这使东北抗联的处境分外艰难,也是东北抗日联军战斗力大减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身经百战、善于转移的杨靖宇的部队被打散,杨靖宇被穷追不舍难以脱身,这一切都是程斌造成的。如果没有程斌,鬼子根本做不到。因此,程斌是祸害杨靖宇和其他抗联战士的第一大罪犯。

令人诧异的是,就是这个害死杨靖宇的最大叛徒,在日军战败后,却又混入我军,还混到指挥员的位置,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程斌投靠的日本主子是时任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的岸谷隆一郎,其主要任务是对付各地的抗日武装,而最让他头疼的就是杨靖宇等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对于杨靖宇如何能在大雪封山的时候生存十分好奇。正是程斌的叛变加入,才解了他心头之谜,并最终危害了杨靖宇将军。

这一切“战绩”的取得,都是因为程斌的功劳,所以,岸谷隆一郎也视程斌为心腹党羽。岸古隆一郎前往热河、山西各地作恶时,也一直将程斌带在身边。1945年,日本战败前夕,岸古隆一郎系伪山西副省长。

日本投降前夕,岸谷隆一郎写了一封遗书,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他的遗书中居然有这么一句话:“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岸谷隆一郎在毒死自己的妻子儿女后,剖腹自杀。

日军恶魔岸谷隆一郎以死谢世了,而双手沾满抗联将士鲜血的程斌却不思悔改,企图蒙混过关,继续他的“美好人生”,为了表现自己,程斌枪杀了几个投降的日本俘虏,并成功地混入我华北野战军,后来当上了指挥员。

这样一个令人不齿的叛徒,为何还能有如此“好运”呢?这真是天道不公啊。事情的逆转发生在1951年。那是个阴雨天,无所事事的程斌出门闲逛,打着雨伞行在沈阳街头。突然,一个路人为避雨,躲到他的雨伞下。结果,程斌认出此人是个老熟人,也是曾经叛变过的原抗联干部。不知什么原因,两个人分别去公安机关举报了对方,结果,两人在镇反中都被枪毙了。这才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过,其他几位或直接或间接杀害所靖宇的叛徒与凶手,却因各种原因,安然度过了一生。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