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很多老兵說,抗戰時期,日軍習慣把八路軍叫做“三槍八路”。當時,八路軍士兵一支步槍一般只有4發子彈,爲什麼不叫“四槍八路”,反而叫作“三槍八路”呢?

如上圖,正在列隊的八路軍士兵,我們看到他們的子彈袋基本上是扁扁的,裏面幾乎沒有多少子彈!由於缺少子彈,加上人多不夠分,每名戰士的槍裏最多有4發子彈。這4發子彈打響4槍就完了,再好的步槍也成了“燒火棍”。在這種情況下,士兵們該怎麼辦呢?

每個人手上只有4發子彈,所以八路軍在伏擊日軍的時候,打過三槍命就一定要發起衝鋒了,正面和日軍拼刺刀。能夠拼過日軍的,就選擇不開槍;而如果拼不過日軍,就用槍裏僅剩的最後一發子彈對準日軍射擊,“三槍八路”得名由此而來。這也是爲什麼有4發子彈卻不叫“四槍八路”的原因。

如上圖,三槍過後,發起猛烈衝鋒的八路軍士兵。二戰結束後,曾有一位日本老兵回憶道:在戰場上聽到三聲槍響過後,如果你這個時候還不及時作出反應的話,八路軍士兵就已經端着刺刀一下子衝到你的面前了!由此可見,“三槍八路”的名稱,絕非浪得虛名!

如上圖所示,擁有“三槍八路”美譽的八路軍老兵,個個精神抖擻,滿臉殺氣!在整個抗日戰爭中,這些三槍八路用極爲簡陋的武器,每人只有4發子彈與每人擁有120發子彈的日軍廝殺,其慘烈和悲壯是可想而知的。你們說是不是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