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巧

编辑/独秀

锌链接作为首个提出产业区块链的机构媒体,一直积极推动产业区块链落地。通过深度报道直戳行业痛点,通过分享会聆听行业声音,通过周报呈现行业大观,通过评论展现独特产业观察视角。

本周,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5G创新发展,支持各地区积极开展5G应用探索,助力5G产业发展。持续加强5G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协同发展。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牵头推进的行业标准《区块链技术架构安全要求》正式发布并实施,成为国内首个正式发布的区块链通用安全技术行业标准。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接受采访时表示,数字钱包也可能成为大额支付工具。

以下是2020年10月23日-2020年10月29日的产业区块链要闻汇总。

产业资讯及评论

工信部:将推动5G与区块链等技术协同发展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我部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5G创新发展,支持各地区积极开展5G应用探索,助力5G产业发展。持续加强5G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协同发展。(金十)

评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布式数据存储特点,决定了区块链技术对于通信的稳定、高效和灵活性有较高的依赖,而5G技术为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通信基础设施保障。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首个区块链通用安全技术行业标准

日前,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牵头推进的行业标准《区块链技术架构安全要求》正式发布并实施,成为国内首个正式发布的区块链通用安全技术行业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区块链技术架构应满足的安全要求,包括共识机制安全、智能合约安全、账本安全等,适用于区块链技术架构。(财联社)

评论:区块链行业在飞速发展之时,其行业标准和监管规范一直是关注的重点。此次发布的首个安全技术标准可以为区块链系统设计开发提供安全规范方面的参考。

中央企业区块链合作创新平台正式成立

10月24日,由国网电商公司联合20余家中央企业共同发起的中央企业区块链合作创新平台成立大会在京召开。该平台由国务院国资委科创局指导,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支持,定位于发挥中央企业引领力和带动力,搭建中央企业区块链服务网络,构筑区块链产业新业态,切实推动区块链技术成果在更广泛领域的价值转化,助力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证券日报网)

评论:在中央企业的推动下,区块链从技术研究到落地应用,步入向实脱虚的发展轨迹,发展肯定越来越快。

江苏省印发区块链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构建“1+3+N”产业布局

10月27日,记者从江苏省工信厅获悉,江苏省印发《江苏省区块链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目标到2023年,全省产业布局合理,集聚效应明显,产业链协同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区块链产业年均增速不低于15%,培育10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建成10个以上区块链创新服务平台,全省形成“1+3+N”产业布局。所谓“1+3+N”产业布局,即争创1个国家级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3个省级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若干个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试验区。(新华报业网)

评论:目前,国内所有省份都有布局区块链,江苏省提出的1+3+N计划,给了区块链企业更多的机会,有助于全省区块链企业发展。

人物·声音

李礼辉:数字钱包成熟后也可能成为大额支付工具

当前数字人民币试点集中在小额高频支付场景,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接受采访时表示,法定数字货币现在主要还是注重于零售环节,处于在第一阶段,不一定会对大额支付构成太大冲击。但以后数字钱包成熟后,被更多的人所接纳,也可能会成为大额支付的工具,所以肯定会对银行卡的支付构成一些冲击,但这有一个过程。

如何理解“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路径”?李礼辉称,我们现在的微信、支付宝需要绑定银行账户,如果外国人没有在中国开银行账户,就很难享受这种便捷支付。但法定数字货币不一样,它可以脱离账户。比如外国人来到中国,他可以向任何一家可兑换数字货币的银行申请一个数字钱包,这个数字钱包他可以在中国用,离开的时候可以清零,把这钱再换回美元、欧元;也可以不带走,就留在手机里。如果一个国人和一个外国人都有央行数字货币钱包,一起出去的时候,就可以做跨境支付。所以数字人民币最大的潜在效应就是溢出效应,它有可能借这个途径走出国门,变成一个国际化的货币,因此数字人民币也有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技术路径之一。(新京报)

工行数字钱包 来自锌链接截图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刘阳:区块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四个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所副总工程师刘阳今日在《星火链网:构筑数字经济的新型经济设施》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区块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区块链基础架构相对比较成熟,但在可拓展、工具的性能方面还有很多挑战。

第二,区块链的建设模式不确定的情况下,参与主体非常多元,有国有企业、民营经济、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多元的主体必然带来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和统计,而目前看区块链的应用价值又是难以量化的。

第三,对于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如果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只能为数字货币这样的金融领域去服务,它的作用深度都受到了束缚,也希望未来看到更多的区块链与工业结合、与农业、教育、经济、金融各种维度的深入融合。现实就是从统计中看到,用于非数字货币以外应用的比例不到10%。

第四,就是监管难。过去监管数字货币主要是由政府特定的一两个部门进行监管,如果区块链已经能够与数字经济、这么多的行业、技术提供服务的话,意味着政府各个主管部门都要学习区块链,都要使用区块链,以及对区块链的工作提供治理和监管能力,而这是非常难的。

央行莫万贵: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北京设立金融科技中心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10月23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监管部门政策发布”专场活动上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围绕支付清算、登记托管、增信评级、资产交易、数据管理等环节,支持金融科技重大项目在北京落地。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北京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依托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形成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创新。(上证报)

第六届区块链全球峰会精彩观点

微众银行副行长马智涛:真正要解放数据要素的生产力,需要解决安全存储等三个核心问题。马智涛表示,真正要解放数据要素的生产力,我们需要解决三个非常核心的问题。第一个就是需要提供安全存储的解决方案,第二个就是要提供可信传输的一些手段,以及最终需要提供一个协同生产的机制,去解决我们刚才列出的一系列问题。在数字世界里面,我们也需要一些类似的技术来去保护好我们非常重要的数据要素,比如说我们的用户数据,同样我们认为也是需要有一些非常类同的像保险箱、像金库的这些服务,去提供数据托管以及数据保险箱这些服务。对于数据要素,我们也需要有一些相应的可信传输的措施。同样也是需要基于用户授权,用户也能够做一些选择性的披露,同样可以做到防篡改,可以做到分布式的验证,可以做到可追溯、可审计的效果。在数字世界里面,数据要素如果能够发挥它的聚合价值,我们也是需要有一些相应的手段来去实现协同生产。

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数字人民币或发展成为全球性数字货币。李礼辉表示,我国试点中的法定数字货币采用中心化管理和间接发行模式,采用“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具有脱网交易的技术优势,能够为公众提供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支付工具,让日常生活更简单,也有可能跨境“溢出”,发展成为全球性数字货币。(财联社)

外滩金融峰会精彩观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IMF何东:单靠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国际货币使用格局。何东表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角度而言,央行数字货币不会从质上改变推动货币国际使用的基本经济力量,但从量上可以增强货币替代和货币国际化背后的动因。单靠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已有的国际货币使用格局。因此,各国面临的主要政策挑战是:在实现更高效的跨境支付结算的收益的同时,需要思考如何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一财)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统筹管理数字人民币发行额度,杜绝超发。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应该坚持央行中心化监管,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筹管理数字人民币发行额度,保证100%的准备,杜绝超发。二是要制定统一的业务标准、技术规范、安全标准和应用标准,避免支付壁垒。三是要统筹管理数字人民币的信息。四是要统筹建设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基础设施,实现跨运营机构的互联互通,保证不会出现支付壁垒。在数字人民币发行过程当中,一方面所有的商业银行也应该参与到流通服务中来,另外一方面也要保证为包括贫困地区和数字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老百姓,提供普惠性的、使用方便的数字化央行货币,避免数字鸿沟和金融排斥。我们也一直在研发适合老年人和排斥使用智能终端这部分群体使用的数字人民币产品。(一财)

原中国证监会主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肖钢:数字金融监管要从数字货币监管等几大重点主题入手。肖钢表示,数字支付带动新型全球支付网络加速发展,数字货币催化全球支付基础设施的竞争性重构,数字金融监管亟需更加广泛的国际协同与合作。他认为数字金融监管要从几大重点主题入手。如数字支付监管、金融数据治理、数字货币监管、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等。(澎湃新闻)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央行原副行长李东荣:随着数字货币出现,各国都加快推进这方面的研究。李东荣表示,所有的金融业务都该纳入监管。他谈到如何适应和建立新情况的治理机制时提到,要建立完善的跨区域、跨境的区域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治理机制。因为在网络上,特别是随着数字货币的出现,各国都加快推进这方面的研究。数字金融产品的跨境性、跨国域性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怎样提前预判和处理好是一个问题。(澎湃新闻)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要坚决整治披着“金融科技”外衣的金融乱象,包括虚拟货币交易等。尚福林表示,金融科技本质上是一种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活动。无论叫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始终不能忘记金融属性,不能违背金融运行的基本规律,否则必然会受到市场的惩罚。这样的教训比比皆是。前段时间的网络借贷、虚拟货币交易等活动,很多是披上了“金融科技”外衣的金融乱象,要坚决加以整治。(一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