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国各地的大学新生已经步入大学殿堂,这些大学新生是否已经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呢?每年上大学之前,除了必要的生活物品准备外,大一新生和家长还得为每年的“生活费”标准进行沟通。

笔者的堂弟今年高考顺利被深圳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录取。临近开学,在每个月的生活费问题上,他和自己的父亲大吵一架。堂弟说考虑到深圳消费水平高,日常花销大,再加上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象牙塔,不能让自己太吃亏,因此要每个月4000元的生活费。而二叔不同意,他说你现在过18岁了,是个男子汉了,上了大学不是去享福的,如果要提升生活质量,应该自己去勤工俭学,决定每个月最多给他1500元。

就这样,父子二人为了每个月的生活费在家争吵,谁也不肯让步,幸亏二婶下班回来后制止了父子二人的争斗。堂弟最后说:反正就4000块钱,少一分都不行,就直接进房间把门一关不出来。二叔也气得够呛,说堂弟是败家子。第二天二婶打电话给我询问:去深圳上大学,应该给多少生活费比较合适?我想了下回答说,考虑到每个学校所在地区不同,还有堂弟的专业和家庭条件,给堂弟的指定的生活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觉得每个月可以给堂弟2000元左右。

关于每个月的生活费,是每个大学新生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生活费最好是越多越好;但是对于家长来说,生活费需要给得恰当,给多了对家庭是比较大的负担,由于学生自己一人在外生活,怕消费没有节制,但是如果给得太少,又怕小孩在学校吃不好,被别人看不起。

那给大一新生的生活费在多少是比较合适的?结合图表,我们可以看看各地大学学生生活费的排行,看看各地的学生消费水平,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看完这个排行榜后,很多网友也表示惊讶,说这简直就是贫民和贵族的差距。

第一档:700-1000元,“贫民”水平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甘肃江西两省的大学生生活费主要集中这个档次。主要是这两个省的人均消费低,物价也不高,在这两个省的高校的大一新生,不用拿太多的生活费,也会过得比较舒心。

第二档,1000-1500元,温饱水平

处在第二档水平的省份就比较多了,以重庆为例,平均标准约1500元左右。大一新生在这里不但可以吃的好穿得好,还可以存一些零花钱,但是同样的消费在广东省,很可能连吃也吃不好。

第三档,1500-2500元,消费自由

第三档可以以上海为例,平均的消费水平在1750元左右,也有点出乎笔者的意料。这里原因或许在于上海有很多的好的公办大学,学校校园内消费水平低。在这个档次消费的学生,基本可以实现消费自由,生活压力也不会太大。

第四档,2500以上,“贵族”消费

这个档次的学生如果看700元以下档次的学生,相差约3倍多,难怪会有“贫民”和“贵族”的差距感觉。而且在这些一、二线城市,应届毕业生工资水平也才2500左右,如果学生家庭条件一般,对这个支出还真的很难承受。

通过图表还可以看出大学生每年的消费支出分布,主要是集中在餐饮、社交、购物、娱乐、旅行、交通、培训方面。一般男生花在餐饮消费上多,女生花在购物消费上多,另外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社消费也会多。大一新生对消费一般没有计划,所以在此期间的生活费相对会高一些。

大学生该如何学会计划消费,控制生活费呢?

首先,生活费需要做好计划,按日平均。比如如果一个月生活费是2000,那就去掉社交费500,服装费300,不可预计费用200,剩下的1000元按照每月30天分解。

其次,提前预留不可知的消费费用计划,预留一些存款以备不时之需。大学生的生活费也要做到未雨绸缪,避免在一些重要节日没钱买礼物。

再次,避免购买“奢侈品”。“奢侈品”不单单是表示价格高昂的商品,还包括远超大学生生活能力范围的商品。“校园贷”更是大学生不能用的。

笔者寄语:大学是好好学习知识的地方,作为成年人,大学生应该主动为家庭分担经济负担,对于大学期间生活费处于“贫民”状态的学生,也要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好好学习,总会收获,熬过冬天,春天就不会远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