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钱从哪里来?这一直是《水浒传》中让人纳闷的问题。从《水浒传》的描写来看,宋江的钱财主要有三个来源。

宋江

第一个来源:宋江老父亲勤俭持家积攒下的家产

太公随即宰杀些鸡鹅,置酒管待了众人,赍发了十数两银子,取出执凭公文,教他众人抄了。

宋太公谢了道:“深感二位都头相觑。”随即排下酒食,犒赏众人。将出二十两银子,送与两位都头。

宋江出身于郓城县宋家村,父亲务农,手下还有个弟弟宋清。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弟弟宋清和老父亲在家中务农,家中颇有些田园。

宋江生长于这样的家庭之中,看上去似乎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宋江的老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一定是远远超过了农村中绝大多数务农的农民,他经营有方,勤俭持家,积累下了一些不菲的家产。

这才能培养宋江安心读书,从读书中寻找出路。宋江的老父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宋江的管教极为严格,始终警告宋江千万不要上梁山入伙,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正因为宋江老父亲这种深远的见识,当宋江杀死阎婆惜亡命江湖的时候,他的老父亲两次为他斡旋,出手大方,用银子打点来家里拘捕宋江的公差。从这种处事手段和胸襟格局来看,宋江深得其父的真传。

由此可见,宋江有个能干的老父亲,一生拼搏,勤俭持家,给他积攒了不菲的家产,为宋江日后的折腾奠定了一个比较扎实的经济基础。

晁盖

第二个来源:宋江利用押司职务之便赚取的钱财

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这个职位相当于县委办、政府办主任及公检法一把手的杂合体,既是知县大人跟前处事干练的红人,深得知县大人倚重;又是深谙诉讼、律法及文案的精明小吏。

当时,宋徽宗治下的北宋政治黑暗,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从中央到地方都被贪污腐败给侵蚀透了,上到中央政府的官员,下到县衙小吏,无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宋江身在官场,自然不能免俗。

比如,宋江的同事步兵都头雷横,受知县大人委派去东溪村巡查,捉到了在灵官殿睡着的刘唐,天色没亮,雷横就带着一帮士兵浩浩荡荡奔向晁盖庄上打秋风。晁盖在睡梦中被叫醒,赶紧安排酒食招待雷横。

临了,晁盖为救出前来投奔他的刘唐,赶紧送了十两银子给雷横,雷横心照不宣,二话不说就放了刘唐。可见,在当时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只要手里有点权力的,都要以权谋私,实现变现。

宋江是知县大人跟前的红人,他的权力自然比雷横又更强得多,因而利用职权赚取好处的机会自然也要多得多。

柴进

第三个来源:宋江救助江湖好汉得到回报的钱财

宋江身在衙门,心在江湖。他一方面充分利用他的职权捞取钱财,另一方面,又利用他捞取的钱财济困扶危。宋江不仅大量帮助沦落于底层的草根阶层,也频繁结交和救济江湖好汉。

久而久之,人们感念他的恩德,就送了他个“及时雨”的绰号,这个绰号令宋江在江湖上名声大振,俨然成为江湖好汉的精神领袖。

宋江长期以来济困扶危积攒下的福报就是,一方面在他遇到重大危险的时刻,他“及时雨”的盛名总能在关键时刻救他一命。比如宋江后来亡命江湖时,险些在清风山被开膛破肚,但当清风山头领听到他的大名后,立刻放开宋江,赶紧跪地磕头认大哥。

另一方面,宋江救助江湖好汉,也自然能得到江湖好汉的回报,他们的回报很简单粗暴,那就是送钱,这就叫“投桃报李”。比如宋江冒着巨大风险给晁盖通风报信,帮助晁盖得以及时逃脱官府的追捕。晁盖在林冲的极力推举下做了梁山之主,为回报宋江,派刘唐给宋江送来一百两金子。

一百两金子差不多相当于二千两银子。一两银子够郓哥父子俩一个月的用度,差不多一两银子相当于一千元人民币,一百两金子差不多价值两百万元人民币。

卢俊义

宋江的钱财比得上晁盖,但比不过柴进和卢俊义

宋江的钱财来源,除了有老父亲垫下的扎实家底,还有自己利用职务之便捞取的钱财,以及帮助江湖好汉获得的钱财回报。虽然宋江经营多年,积累下了不菲的家产,可以说宋江的钱财不会比晁盖少,但终究还是比不过柴进和卢俊义。柴进是富贵加身的贵族,凭着身份可以赚数不清的钱财;卢俊义善于经商,是河北大名府赫赫有名的富豪。

宋江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广泛经营人脉,为他日后成为第三任梁山之主积攒下深厚的群众基础,也为他以梁山之主的身份,成功获得朝廷招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