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映在森林里的城市。岳峰摄

全省首家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市,全省唯一连续四届拥有“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市,全省唯一全域文明城市(县城)创建的市……文明城市,犹如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长治最响亮的城市品牌。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和风骨。作为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创建品牌。三年来,长治市文明城市创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全面增强。在中央文明办最新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名单中,长治市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长子县成功入选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同时,全市所有县城全部跻身山西省文明县城行列。由此,长治市成为我省第一个全域文明城市。

文明正在成为一种习惯融入百姓生活

三春、仲夏、深秋、雪冬,漫步长治大街小巷、小区楼栋,游园、街巷、亭台、方榻,城市时时处处干净整洁。垃圾随手分类,已成为许多市民的日常习惯。

在长治,垃圾分类业已成为一种习惯融入百姓生活。从“扔进一个筐”到“细分四个桶”,从“新时尚”到“好习惯”,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居民齐参与、共受益。这里的每个人、每一家都在用新的文明风尚,为这一方天蓝水净地绿的好风景护航、接力。从2018年全市启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从在家分类、二次分拣到收集清运、分类处理,全程无缝对接。厨余垃圾被清运至城南污泥餐厨垃圾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置,变废为宝;其他垃圾被运往主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不支锅、不宴请、不浪费,殡期不超三天,帮忙的朋友、前来吊唁的亲朋一人一盒方便面,每份成本3元左右。今年3月,襄垣县虒亭镇赤壁村党支部书记李克军为去世的母亲简办丧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党员领导干部等人群为重点,强化榜样“示范引领”效应,襄垣县只是一个缩影。

美丽乡村托起百姓新生活。张国平摄

着眼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念普及入手,培育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从去年开始,长治市从党员干部带头,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观念已经渐入人心。

在长治农村,300多个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和2018年前的850个贫困退出村已全部设置“一墙三榜”。建成县、乡、村三级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6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

文明让城市更整洁,文明让乡村更舒心,文明已成为上党古城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

文明正在成为一种方式融入城市生活

随处可见的游园、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游乐的重要场所,河岸、湿地旁都是散步慢跑的人们。天空更清爽、更透气,车辆出行更方便、更畅通。近看花团锦簇,远眺山河披绿……长治,俨然是一座繁花争妍、山水相映的锦绣之地。

晨光微曦,雾霭清柔。市中心北郊公园的湖畔早已传来各种晨练声音:有的跑步,有的打球,有的习武,有的吊嗓;塑胶跑道上,有的快走,有的慢跑,有的散步,无论男女老少,健康从早晨开始,微笑从生活里汲取;深深的树林里,一簇又一簇的鲜花盛开着,怒放着,似乎要把一方天地都芳香起来,都染上馥郁的气息。

“10分钟生活圈”构筑起市民温馨宜居环境。图为市区淮海公园一景。冀小军摄

天色渐黑,华灯初上,这里便换上了另外一幅“面孔”:三五友人结伴成群,围着五彩灯光映衬下的喷泉,相互拍照、嬉闹;儿童小火车满载着孩子和他们童年的快乐,缓缓穿梭于绿地之间;25米高的荷兰仿真风车“披”上彩灯的“盛装”,带人们进入多姿多彩的梦幻世界。

公园是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年3月,长治市启动太行公园西侧地块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工程,建成该市首个田园式儿童公园。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马鞭草、世纪红、鼠尾草等20余种花草供游人观赏;苹果树、梨树、桃子树、柿子树等果树长势喜人;荷兰仿真风车、儿童小火车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花海种植区、花卉游览区、果园采摘种植区、儿童游乐区、彩色树林区5个游览区域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拆围透绿、增绿添景、丰富功能,长治努力打造人、城、园和谐统一、景观优美的开放型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东山西水、大美长治。东山为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水则是漳泽湖。经过两年多的精雕细琢,今年7月1日,焕然一新的漳泽湖湿地公园如约开放,迎来游客,感受生态之美,体验休闲之乐。

依偎在湿地中的城市。岳峰摄

不是江南,胜似江南。闲庭信步过二十四桥,登上飞檐斗角的亭阁,可见碧水荡漾,水鸟竞飞,鱼翔浅底,美不胜收;在试开放的露营地、原生态柳林湿地、万亩芦荻湾等景观分区,人们争相拿出手机和相机,定格最美时刻,流连忘返于城、水、园、林、人相融相生的美妙图景。

四围青山环绕、绿荫加护的大道小路,没有刻意改造成笔直一条,而是随形就势,蜿蜒至远方;绿树蓝天里,一排排朱红小洋楼掩映其间;山坡上,或隐或现的庙宇带来一丝古朴的情怀;油坊、石磨面坊、豆腐坊、老酒坊、工艺绣坊……穿过一排排朱红色的小洋楼往山上走,青石路两旁各种各样原住窑洞的小作坊错落有致。东掌村村民的惬意舒适成为长治市农村的真实写照。

全国文明城市是对城市整体实力、内在魅力和发展活力的科学评价,是反映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能指标”。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地标建筑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人文品质拼成的地平线。长治,用一针一线绣出整洁有序、充满活力的城市风貌。长治正在用精细化管理为全域文明创建标上自己独有的色彩和符号。

文明正在成为一种品位融入精神世界

崇尚文明,践行文明。长治,一座因爱而温暖的城市。

在长治街头,身穿“红马甲”、臂挂红袖章、头戴小红帽、手持交通指引小黄旗,志愿者们通过引导过往群众文明过马路、制止非机动车违法违规驾驶、协助路口交警疏通道路等多种方式,积极倡导安全出行的文明交通理念,打造秩序良好的路口环境。一个个“志愿红”连成了一片美丽的城市风景。

志愿者成为长治市街头新景。张国平摄

而涌动在城市深处的,则是一片片温暖,志愿者成为一个个亮丽的身影。从文明出徒到自觉走上街头清理“牛皮癣”;从爱心车队的坚守,到大爱无彊的驰援,奉献的后面,是志愿者精心塑造的城市品质和精心呵护的城市之美。从点滴做起,涓滴成海,众木成林。全市22万名党员和市区30万名注册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也传递着这座城市对待他人的友善态度,成为文明长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些身边的普通人,用他们的柔情善举,给城市增添了无限感动与温暖。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他们发自内心的支持和参与,成为长治创建工作的原动力和生命力。“给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给身边的人一声亲切的问候,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成为长治人的“文明之约”。

凡人善举温暖一座城市。图为紫金街道分水岭社区的爱心送餐。 周国平摄

文明城市创建只是一个载体,凝聚广大市民自觉践行文明才是城市内在的驱动。在长治,每个人都成为城市文明的实践者和代言人,都成为一个个城市形象。在公交车上,随时可以见到主动让座的举动;出租车上,随时可以听到温馨的问候;斑马线前,总是站着等候绿灯的行人。生活中,人们见面相互问候、谦让以及在发生误会时相互主动道歉的现象多了,文明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城市的魅力也因此不断凝结,日益升华。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中国百佳投资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如今,一个个荣誉和称号已成为长治的城市标识和品牌,并转化为全面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凝聚力、影响力、辐射带动力的强大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