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世界武器裝備80%來自兩個國家,也就是美國和俄羅斯。美國武器裝備大多賣給歐洲國家和亞洲部分國家。俄羅斯武器則多出現在中東阿拉伯國家、亞洲和非洲,兩國武器走的路不通,卻都得到了使用國讚譽。

相比較美國武器大買主較多,俄羅斯武器裝備的主要買主有兩個,一個是中國,另一個則是印度。而這兩個國家又同是世界人口大國,他們有數量衆多的軍隊需要武裝。也有很長的邊境線需要守衛,所以他們對俄羅斯武器裝備的需求量最大。

和其他國家零敲碎打的購買俄羅斯武器不同,印度和中國幾乎全盤俄羅斯化。無論是空軍、陸軍還是海軍,都以俄製武器爲主。而且兩國在購買俄羅斯武器方面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從第一代就開始購買,一直到21世紀的今天。

比如中國的59式坦克、殲-5戰機,分別是蘇聯的T-54中型坦克和米格-17戰機。而印度也差不多,從一代開始買起,一直買到如今蘇-57試飛。因此兩國可謂是對蘇俄武器優劣爛熟於胸。

然而,雖然中國印度都成體系購買俄羅斯武器,但仔細看,兩國在買俄羅斯武器上,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首先中國購買俄羅斯武器,從不大規模採購,而且只買成熟武器。比如1990年中國軍方代表團訪問蘇聯,準備採購第三代先進戰鬥機。當時蘇聯方面力主中方購買米格-29戰鬥機。原因有兩個。

第一考慮到中國一直在使用米格系列戰機,此次買米格-29回去順理成章,第二當時米格-29是蘇聯軍方新研發的戰機,本着給中國最新武器的想法。蘇聯自然主推米格-29,然而最終中國卻選擇了蘇-27。衆多理由,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蘇-27技術更加成熟,後續問題少。1990年冬,中國採購了24架蘇-27戰機回國,1992年這24架戰機交付後,中國第一件事就是研究蘇-27戰機,然後在其基礎上研發出殲-11系列戰機。

反觀印度,前段時間俄羅斯第四代主戰坦克—阿瑪塔T-14剛剛量產。印度就第一時間登門求購,理由就是T-14非常先進,可以提升印度坦克部隊裝備水平。所以印度第一個跑過來搶購。

然而這筆軍售最終並沒有談成,原因是俄羅斯軍方拒絕了印度請求。理由給出的也十分充分,主要是因爲T-14阿瑪塔主戰坦克尚處於測試階段,也就是BUG尋找階段。如果這個時候將T-14賣給印度,相當於賣了一個半成品給印度。後續出現一系列問題,印度自己也擔不起。也會砸了俄羅斯武器的名聲。

換句話說,在買T-14阿瑪塔主戰坦克這件事上,印度是熱臉貼了冷屁股。他們願意成爲小白鼠,可惜俄羅斯也沒興趣要。這纔是最尷尬的事情。

總的來說一句話,印度和中國購買俄羅斯武器最大不同,就是中國更在意長久發展。而印度只看重眼前利益,用因小失大形容印度,在合適不過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