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粟裕麾下有三大猛将,他们就是我们熟悉的“叶王陶”在这三人中,王必成和陶勇对老首长粟裕的感情,最为深厚,无论在什么时候,王必成对于老首长,都尊敬有加。

1946年,王必成率部在第二次涟水战役中败于国民党整编74师,气愤之下,王必成在离开前和粟裕说“以后打74师,不要忘了我们六纵”粟裕回答“一定不会忘了”当时因为王必成打了败仗,陈毅想要将他撤职,在粟裕的力挺下,陈毅打消了念头。

一年后孟良崮战役,六纵做出极大贡献,是王必成指挥的六纵,首先登上了孟良崮的峰顶,将国民党整编74师指挥部端掉,其师长张灵甫被六纵特务团击毙,事后他特地花费400大洋,买了副棺材,厚葬了张灵甫。

1955年,王必成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8年,粟裕受到了错误的批判,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者”当时参与会议的人不多,只有十几个人,可是事情越变越大,最后闹得全军都参与了批判粟裕的会议。

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实际上是第三野战军的指战员,而在批判他的会议上,三野的知名将领,也特别受到了别人的重视,有领导鼓励他们揭发粟裕。

张爱萍曾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对于批判粟裕,他非常想不通,当时他找到黄克诚,准备不说话,黄克诚表示同意,但是有军委的领导找到他,要他必须发言,张爱萍就说粟裕过去在华东胜仗打的多,是有些骄傲的,总参千头万绪,总长不好当。

张爱萍表态以后,有人对他不满意,认为他太软弱,后来任南京军区政委的傅奎清说“那时批判粟裕,我们华东局的同志不发言,还批评我们,说我们的态度不端正,因为华东局的同志都知道,粟裕二让司令,什么个人主义、野心家?根本不符合事实”

作为粟裕麾下的三大猛将,叶飞,王必成,陶勇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叶飞上将算是明哲保身,他不说粟裕的好,也不说粟裕的坏,无论是谁来,他一句话也不说。

王必成和陶勇就不一样了,他们当即为粟裕说话,王必成说“我,王必成,奉命揭发大阴谋家粟裕。粟裕的大阴谋,有两点我体会深刻,那就是‘大’和‘谋’”。接着,他讲了济南战役未结束,粟裕就向中央建议打淮海大战,一役基本解决歼灭蒋军的主力问题。“中央采纳了粟裕的意见,我们取得了决战淮海的胜利,提前两年解放全国。这个谋有多大,我是小人物,不敢评论,也没资格评论,但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最清楚……”

台下众人听到王必成的话,纷纷惊叹,贺龙元帅说,王必成可深信,可深交,陶勇更是果断,他对劝他的人说“首长,你是知道的,我家境贫寒,八代祖宗不识字。我自己呢,当了团长还不认识自己的名字。这样吧,就请你的秘书写一篇揭发材料,我来念吧”

当时陶勇发言“我文化低,识字不多,这篇稿子是xxx首长的秘书xxx写的。但这里笔划多的字实在太多了,怕念不好,错的地方,请x秘书补充……”说完,大家哄堂大笑,陶勇也被拉出了会场。

让人比较惊讶的是,在批判粟裕的会议上,林彪没有一次发言,他只参加了一次,后来他说,这样的会以后我就不参加了,可见他对粟裕的欣赏,除此之外,有一些四野的将领还为粟裕说了话,这到底是不是林彪授意的,我们不得而知。

无论怎么说,粟裕确实是被错误的批判了,此后,粟裕基本上退出了军队,属于闲人一个,文革结束后,粟裕多次给中央写文件,要给自己平反,叶剑英也批准,但是后来也没信了。

1984年,粟裕因病去世,那个时候,他还没有被平反,经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批准,粟裕夫人楚青带着粟裕的骨灰从北京来到了南京,到东南粟裕战斗过的地方抛洒骨灰。

几天后,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以及当年粟裕的老部下惠浴宇、管文蔚等人,陪伴楚青完成了此事,随后,楚青去探望了王必成,王必成对楚青说,他准备在中顾委华东组分片会提出要给粟裕平反一事。

楚青一听,拦住了他,因为楚青也知道,这个时候王必成自己也不好过,王必成不听,楚青便劝他说“我希望有一个较为平安的环境来完成粟裕同志的战争回忆录”听到此话,王必成才答应了楚青。

1989年,王必成因病去世,他临终最大的遗憾便是自己的老首长粟裕未能被平反。

粟裕去世10年后,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张震联名发表了《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这才算是正式的为粟裕平反,楚青得知后老泪纵横,她特地来到王必成的坟墓前,将此事说了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