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粟裕麾下有三大猛將,他們就是我們熟悉的“葉王陶”在這三人中,王必成和陶勇對老首長粟裕的感情,最爲深厚,無論在什麼時候,王必成對於老首長,都尊敬有加。

1946年,王必成率部在第二次漣水戰役中敗於國民黨整編74師,氣憤之下,王必成在離開前和粟裕說“以後打74師,不要忘了我們六縱”粟裕回答“一定不會忘了”當時因爲王必成打了敗仗,陳毅想要將他撤職,在粟裕的力挺下,陳毅打消了念頭。

一年後孟良崮戰役,六縱做出極大貢獻,是王必成指揮的六縱,首先登上了孟良崮的峯頂,將國民黨整編74師指揮部端掉,其師長張靈甫被六縱特務團擊斃,事後他特地花費400大洋,買了副棺材,厚葬了張靈甫。

1955年,王必成被授予中將軍銜。

1958年,粟裕受到了錯誤的批判,被認爲是“資產階級極端個人主義者”當時參與會議的人不多,只有十幾個人,可是事情越變越大,最後鬧得全軍都參與了批判粟裕的會議。

在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實際上是第三野戰軍的指戰員,而在批判他的會議上,三野的知名將領,也特別受到了別人的重視,有領導鼓勵他們揭發粟裕。

張愛萍曾任華東海軍司令員,對於批判粟裕,他非常想不通,當時他找到黃克誠,準備不說話,黃克誠表示同意,但是有軍委的領導找到他,要他必須發言,張愛萍就說粟裕過去在華東勝仗打的多,是有些驕傲的,總參千頭萬緒,總長不好當。

張愛萍表態以後,有人對他不滿意,認爲他太軟弱,後來任南京軍區政委的傅奎清說“那時批判粟裕,我們華東局的同志不發言,還批評我們,說我們的態度不端正,因爲華東局的同志都知道,粟裕二讓司令,什麼個人主義、野心家?根本不符合事實”

作爲粟裕麾下的三大猛將,葉飛,王必成,陶勇受到了特別的關注,葉飛上將算是明哲保身,他不說粟裕的好,也不說粟裕的壞,無論是誰來,他一句話也不說。

王必成和陶勇就不一樣了,他們當即爲粟裕說話,王必成說“我,王必成,奉命揭發大陰謀家粟裕。粟裕的大陰謀,有兩點我體會深刻,那就是‘大’和‘謀’”。接着,他講了濟南戰役未結束,粟裕就向中央建議打淮海大戰,一役基本解決殲滅蔣軍的主力問題。“中央採納了粟裕的意見,我們取得了決戰淮海的勝利,提前兩年解放全國。這個謀有多大,我是小人物,不敢評論,也沒資格評論,但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最清楚……”

臺下衆人聽到王必成的話,紛紛驚歎,賀龍元帥說,王必成可深信,可深交,陶勇更是果斷,他對勸他的人說“首長,你是知道的,我家境貧寒,八代祖宗不識字。我自己呢,當了團長還不認識自己的名字。這樣吧,就請你的祕書寫一篇揭發材料,我來唸吧”

當時陶勇發言“我文化低,識字不多,這篇稿子是xxx首長的祕書xxx寫的。但這裏筆劃多的字實在太多了,怕念不好,錯的地方,請x祕書補充……”說完,大家鬨堂大笑,陶勇也被拉出了會場。

讓人比較驚訝的是,在批判粟裕的會議上,林彪沒有一次發言,他只參加了一次,後來他說,這樣的會以後我就不參加了,可見他對粟裕的欣賞,除此之外,有一些四野的將領還爲粟裕說了話,這到底是不是林彪授意的,我們不得而知。

無論怎麼說,粟裕確實是被錯誤的批判了,此後,粟裕基本上退出了軍隊,屬於閒人一個,文革結束後,粟裕多次給中央寫文件,要給自己平反,葉劍英也批准,但是後來也沒信了。

1984年,粟裕因病去世,那個時候,他還沒有被平反,經軍委副主席楊尚昆批准,粟裕夫人楚青帶着粟裕的骨灰從北京來到了南京,到東南粟裕戰鬥過的地方拋灑骨灰。

幾天後,江蘇省委書記韓培信以及當年粟裕的老部下惠浴宇、管文蔚等人,陪伴楚青完成了此事,隨後,楚青去探望了王必成,王必成對楚青說,他準備在中顧委華東組分片會提出要給粟裕平反一事。

楚青一聽,攔住了他,因爲楚青也知道,這個時候王必成自己也不好過,王必成不聽,楚青便勸他說“我希望有一個較爲平安的環境來完成粟裕同志的戰爭回憶錄”聽到此話,王必成才答應了楚青。

1989年,王必成因病去世,他臨終最大的遺憾便是自己的老首長粟裕未能被平反。

粟裕去世10年後,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和張震聯名發表了《追憶粟裕同志》的文章,這纔算是正式的爲粟裕平反,楚青得知後老淚縱橫,她特地來到王必成的墳墓前,將此事說了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