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家都被一則消息刷了屏——

馬化騰不再擔任財付通法人。

據企查查信息顯示,11月9日,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馬化騰退出法定代表人職務,改由騰訊副總裁林海峯接任。

此外,騰訊還對工商註冊資本進行了變更,由原先的10億元增加至25億元。

儘管騰訊聲稱本次信息變更屬於正常調整範圍,但主要輿論還是認爲騰訊是受到了螞蟻集團叫停上市,以及《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政策的影響。

而對於騰訊的動作,網友們也是給出了神回覆:

“小馬摸着老馬過河。”

01 工商變更惹爭議

同馬雲相比,馬化騰太過低調。

在國內一衆互聯網大佬中,馬化騰絕對是最低調的那個。程序員出身的他,出現在公衆面前的次數屈指可數。由於腰傷復發的緣故,他已經很久沒在公衆面前露過臉了,就連騰訊2019年年會都缺席了。

只是,最近的馬化騰略有些低調不起來。

11月9日,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財付通”)發生了工商變更,馬化騰退出了法定代表人,改由騰訊副總裁林海峯接任。

第二天,這事就被各大門戶網站送上了熱門。

藉着這個契機,有媒體翻出了前幾天的消息——11月4日,由騰訊控股的“深圳市財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簡稱:財付通網絡小貸)也進行了工商資料的變更,註冊資本從原先的10億元增加至25億元。

對於工商信息變更,騰訊方面也給出了回應:

“此次是基於公司管理結構優化需要做出的正常調整,於此前向主管部門提交變更申請,並於10月獲央行批准。”

目的好像很明確——拉長時間線,讓時間看起來不那麼巧合。

畢竟近期螞蟻金服暫停上市的影響實在太大,馬雲被約談小額網貸被頂到了風口浪尖上,輿論熱度不停。同時,爲了規範小額網貸業務,規避風險,中國銀保監會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在近期起草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

兩座大山同時壓下,輿論普遍認爲,騰訊近期的動作是受到了螞蟻金服餘波的影響。

02 增加註資有緣由

馬化騰的動作其實比大衆想象的要早。

今年1月,財付通網絡小貸發生了工商變更,馬化騰退出財付通網絡小貸的原董事長、總經理職位,分別由馮明傑、唐羚接任,引發了一片熱議。

財付通網絡小貸創立於2013年10月28日,註冊資本3億元。該公司的全資大股東爲深圳市騰訊網域計算機網絡有限公司,其實際控制人和最終受益人均爲馬化騰,受益比例爲54.29%。

業界相關人士稱,近年來公司創始人逐步轉入幕後的做法,主要是出於兩點考慮:

一是合規考慮,包括風險隔離等;

二是主動讓賢,將公司關鍵崗位交給職業經理人去打理。

事實上,從2019年5月開始,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相關高管就發生了一系列變更。尤其是今年4月以後,騰訊金融科技業務負責人林海峯頻繁參與工商變更,外界也是衆說紛紜,有輿論聲稱騰訊頻繁調整架構的原因,跟當時螞蟻金服、京東數科分別宣佈上市脫不開干係。

騰訊或許是想要分拆金融業務上市,對此,騰訊並沒有給出明確回應。

不過,在金融領域,騰訊表現得非常謹慎。在2019年之前,金融科技相關業務從來沒有在騰訊的財報中被列出過;直到2019年第一季度開始,騰訊在財報中才開始單獨披露“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的營收數據,但金融科技的營收仍舊不是獨立披露。

如今螞蟻金服暫停上市,財付通網絡小貸“恰巧”在這段時間出現工商變更,實在是頗爲巧合。故而,騰訊儘管着重強調此事屬於正常調整,大衆也還是忍不住多想。

對此,榜姐只能感慨一句,騰訊或許沒有確實受到影響,因爲真正受到影響的,是大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財付通網絡小貸雖然增加了註冊資本,還是未能達到《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的標準。

《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規定,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註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爲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

03 結語

互聯網金融,這幾天幾乎被扒爛了。

國內的互聯網公司,絕大多數都涉及到了金融領域,都想到這一領域分一杯羹。今年9月,字節跳動從武漢合衆易寶科技有限公司手中拿到了夢寐以求的支付牌照,這是字節跳動收購到的第4張金融牌照。

彼時,在大衆的普遍認知裏,如果想要成爲科技巨頭,勢必要涉及金融領域,打造出綜合性的平臺。因此,申請金融牌照、做着小額網貸的互聯網公司不勝枚舉。

那個時候,沒人告訴我們,金融到底是不是科技。

都說時間會證明一切,近期的一系列事件都在表明,金融不是科技,做小額網貸需要被納入監管體系。而11月3日,伴隨着《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的出爐,我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

“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然過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