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包裹的快樂中,2020年"雙11"畫上句號,從"定金人"、"尾款人"變成"收貨人"。這屆消費者參與雙11的要義在於,以個人需求支撐消費的持續復甦力,以消費給經濟增長帶來確定的動力,爲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傾盡全力。

伴隨着直播賣貨等新消費場景的主流化,以及本年度雙11節奏的調整,今年的購物狂歡節可謂高潮迭起,電商、快遞公司數據紛紛刷新紀錄。

滿幫貨運大數據顯示,2020年11月1日-11日貨運趨勢展現了與去年同期持續上揚完全不同的特點,期間經歷了先降後升,在傳統的雙11當日達到高點。相比歷屆大促不同,今年雙11電商設置了兩撥售賣高潮,分別是1日-3日和11日當天。

當1日0點的鐘聲敲響,10月20日以來就開始排兵佈陣付定金的"種子選手",就用實力把"尾款人"送上熱搜。緊張的衝刺和收貨的喜悅之後,消費者迎來短暫的冷靜期,快遞貨運數據在11月8日到達谷底,隨即重整旗鼓"老將新兵"齊上陣,11日當天把快遞數據拉到高點。

如果說618是疫情後人們打開錢包的一個出口,那麼雙11就是消費者完成本年度願望清單的寄託所在。滿幫大數據顯示,今年雙11貨運量較618高了7.65%,而兩者的貨運數據均超越2019年雙11。

大促威力如何?期間快遞貨運數據與平日相比是怎樣的?2020年雙十一期間快遞貨量環比增長141%。

滿幫貨運大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快遞貨運數據在2月-4月疫情期間經歷了低谷,618期間達到小高潮,而雙11期間的快遞貨運量已超過本年度部分月份的整體快遞貨運量。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快遞數據量甚至高於6月,這是多因素驅動的結果。事件層面,9月份的全國消費促進月、首屆消費扶貧月,和"9.19電商節",共同促動了快遞業務量的增長;銷售渠道層面,除了傳統電商,直播賣貨、社區團購日益增長,促銷多頻化,給快遞市場帶來增量;季節因素,9月是豐收季,通過網購喫遍全國鮮味早已是普遍的生活方式。當然,快遞業務增長的"底色",仍是國家經濟態勢良好。

根據滿幫大數據最新顯示,長三角東南沿海CP是"雙11"供貨羣的主咖:廣東(佔全國總髮貨量的20.24%)、浙江(17.37%)、江蘇(13.99%)、山東(5.60%)和上海(4.44%),快遞發貨總量佔全國發貨量的61.64%。

廣東在2019年雙11發貨量中也拔得頭籌,但在今年618期間被浙江超越,今年雙11又重回第一;山東表現亮眼,2019年雙11未進發貨量TOP5,2020年直接衝上第4。集製造、流通一身的江蘇、上海表現一如既往的穩定。發貨量排名前5的城市分別爲廣州(6.21%)、上海(4.44%)、嘉興(4.17%)、金華(3.76%)和東莞(3.36%)。

"雙11人",你在哪裏?滿幫貨運大數據顯示,收貨量前5的省份是廣東(8.62%)、江蘇(7.76%)、山東(7.48%)、浙江(6.47%)和河南(4.98%)。河南取代618時期的四川,進入收貨量前5陣列。收貨量前5的城市分別爲西安(4.37%)、成都(4.11)、瀋陽(3.59%)、昆明(3.16%)和長沙(2.89%)。

國家郵政局日前報告顯示,快遞業務在中部地區增幅明顯,滿幫貨運大數據也顯示了這一點,中西部部分地區尤其是省會人民搶先買了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