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這是《道德經》第七十七章,就是告訴人們天地是不仁的,它會做損有而補不足的事情,木秀於林,木是不會去摧毀木的,但風必摧之。風就是天的外在表現,這只是一個例子。這句話告訴我們的道理也很簡單,那就是一個人如果過於突出,必會受摧。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這是《道德經》第九章的一段話,就是解釋這個“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的意思。金玉滿堂,富貴都是一種秀,一個拔尖,那自然守不住的,最終必會被摧。既然天道如此,那我們要做的自然是功成身退,而不是繼續貪戀。第二句話是:

道,損不足而補有餘。

這是我們要面對的人際的本質,人的本質就是喜歡錦上添花,不喜歡雪中送碳,會畏懼強權等等。當我們面對其他人的時候,該怎麼做?

無私,爲什麼要無私?

只有無私幫助他們,他們纔會覺得我們有用,有用自然會擁有或者與我們交往。所以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有些人沒有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們經常會抱怨,爲什麼那些朋友在我落難之時都跑了,沒人幫我。

人走茶涼,這一點也不淒涼,這本來就是人性之常態。道德是對自己的要求,不是對別人要求。這些陷入苦惱鬱悶中的人都沒有讀懂人道損不足而補有餘的真正含義,他們認爲別人應該無私,也就是將道德拿去要求別人,這樣自然就會受到很多困擾了。

人道損不足而補有餘翻譯成西方的一句話就是馬太效應。明白天之道,你就會懂進退,進退是保身長久之道,明白人之道,你就知道怎麼與人相處,怎麼利衆人。人之道是工作和生活順利推進之道。兩個道理都明白了,自然就在人世間遊刃有餘了!

晚上好好睡覺,白天努力創造。這就是天大的道理。白天勞累一天,能量消耗怠盡,所以需要晚上好好睡覺補充能量的不足。晚上睡眠充足,養足了能量,所以白天必須去消耗能量進行創造,這就是損有餘,也就是充足的能量必須釋放。不斷釋放和補充就是天道。

有能量不去釋放,無能量又不補充。這就是損不足而補有餘的人道。白天勞累一天,人都精疲力盡陽氣不足了,晚上還熬夜這叫損不足。在精力充沛陽氣充足的白天不去勞動和創造,這叫補有餘。

順天而行人成神,逆天而行人成鬼

老子的這句經典語錄的高深境界是:從天而降的人道在人生動作中不斷地往外消耗上天給予的生命能量。只有由下而上回向天道向內而求才能補充生命能量。

簡而言之:能量充足下地是人道,補充能量上天是天道。有餘不足相輔相成。勞動一日可得幸福安寢,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從上而下來到人世間是受苦!自下而上回歸本源是享福!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天不變道也不變?杞人憂天崩地墜的天道上天,在“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中,已經“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的蒼天已死!而“道衝而用之或不盈”的人道,卻能“人道損不足而補有餘”?“大道廢,有仁義……”

《道德經》是之所以是很多人最佩服的經典,是因爲老子一針見血的指出從浩渺宇宙到微塵芥子,萬物皆如芻狗。在現實中無處不在,到處可見,極爲實用。

在現實中,如果一個人有一百斤力氣,卻想拎起來百斤的物體。說明他的慾望有餘了,他要真去拎,就會損壞他的身體。一個人看上了一個美女,人家卻不喜歡你。他輾轉難眠,使他精神損耗,還會影響他的日常生活。這也是一個人的慾望有餘造成的。一個人與別人打交道,總是願意喫虧讓人。雖然在經濟上有損失,但在名聲與信譽上會被人稱讚。一個人做生意時,有一百萬,拿出八十萬來做事,剩餘的二十萬作爲儲備,他就會有餘力去思考別的事情,就會非常輕鬆。這對人的身體與社會交往都會有好處。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說的是自然界客觀規律性與人的發揮能動性的關係。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不會厚看富人,也不會虧待窮人,山高被削平,谷底被填平,而人間世,人則有私心,自利之後愛人。

在以人的感知方式觀察天道時,會以年或更長的時間爲計時單位,且調動的更多的是理性思維,所以結論相對客觀,但以物質的不足與有餘作爲判斷依據或結論,明顯還是帶入了個入情緒。因爲不足與有餘並非是一個物質的客觀存在狀態,而是一個主觀臆斷的產物。多少是不足,多少又是有餘。

反之,在以人的感知方式觀察人道時,會以月日時或更短的時間爲計時單位,且調動的更多的是感性思維,得矢之心驟增。所以結論更爲主觀。

誠然,人作爲個體必然是自利的,但融入羣體又必然要有利他之心才能存在,單個羣體必然也是自利的,但融入多個羣體又必然要有利他之心才能存在……無限放大下去會發現,我們都在利己與利他中波動前行,在不足與有餘的鬥爭與思緒中走完短暫的一生。至於各個羣體或個體之間不足與有餘的此消彼漲放入時間的長河之中可能會更清楚些。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就是不足與有餘變更的最好證明。盛極而衰,否極泰來,纔是這一變更的客觀規律。其實兩千多年前的老子在文中早已給出了我們答案:"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