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夾菜”習俗

客家人非常熱情,有客人來,會幫客人夾菜,但今天所說的夾菜,不是幫別人夾菜,也不是自己夾菜,而是“夾菜”。

舊時客家人由於擇山而居,耕地面積相對較少,所以產糧也就不多,因此客家人更加愛惜糧食,深深地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一粒飯一根菜掉在桌上也會撿來喫下去。

在他們眼中,糟蹋糧食的人是敗家子。暴殄天物,那是罪過。

在客家地區的一些山村,從前有一種奇特的“夾菜”之俗:在偏僻山村舉辦的婚嫁、生子滿月、老人壽誕等喜慶宴席上,男賓女客常常分席入坐。

席間,女客喫食甚少,而把各種菜餚夾進事先準備的食器裏,帶回家去給未能赴宴的老人和孩子喫。

相傳,這種敬老愛幼的風俗,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

從前,有個名叫小鳳的姑娘,十分聰明賢慧。她出嫁後不久,公公、丈夫皆相繼去世,只能與家婆相依爲命。

一天,村裏有人大壽,小鳳前去幫忙幹活。席間,小鳳惦記着在家的家婆,她只喝了一些湯,而將肉菜夾在空碗裏。

散席後,她急忙送菜回去給家婆喫。誰知走得太急了,進門時不小心摔倒了,把一碗肉也撒了。小鳳傷心難過極了,家婆勸慰她,把肉菜夾起來,洗淨後煮過就可以喫了。

後來有一天,雷電交加,小鳳以爲自己給婆婆喫了“倒地肉”,雷公來懲罰她了。她唯恐禍及婆婆,便冒雨跑到村外一棵古樹下去躲避,婆婆急忙去叫小風回家。

這時只聽“轟”的一聲巨響,古樹被雷電擊倒了,而小鳳卻躺在一堆白銀上。婆婆叫醒昏過去的小鳳,搬回銀子,婆媳從此過上了好日子。

從此,賢孝的小鳳和她的“夾菜”之舉,遠近傳爲美談,並相沿成俗了。

勤勞儉樸的客家人會創造生活,也會享受生活。他們喫下去的不僅是山珍美味,還有日月精華,人間溫情,一半是物質,一半是精神。

如今,客家人的生活水平跟隨着社會的發展也在慢慢地變好了,雞鴨魚肉已經成爲了百姓們飯桌上的家常菜。

人們到別人家喫喜宴時,已經很少人會“打包”回家了,但客家人那些古而有之的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客家地區卻從未曾消逝過!

來源:客家人編輯:賴睿 校對:熊小勤編審:劉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