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彭媛媛 圖文丨大寨苗族鄉 瀘州新聞網

衆所周知

如果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

瞭解一個地方的

歷史、文化、民俗等

那麼最簡單的辦法

就是去逛逛當地的博物館

好 消 息!

瀘州首個具有民族特色的博物館

“古藺苗族文化博物館”

預計明年上半年開館迎客

11月5日,在古藺縣大寨苗族鄉富民村,瀘州首個具有民族特色的博物館——“古藺苗族文化博物館”內部裝修正在進行,周邊及廣場附屬工程接近尾聲,預計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古藺苗族文化博物館主要是以苗族文化爲核心載體,展示苗族特別是古藺苗族的發展淵源、優秀傳統文化、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的巨大變化,以及羣衆的感恩勵志情感、大寨未來規劃及文旅體驗等。

01七展區兩展臺,博物館科技感十足

當日上午,在古藺縣大寨鄉富民村五組迎新廣場旁,一幢幢磚瓦結構的苗族特色建築已經建成,這裏正是即將建成的“古藺苗族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建築門口,是一個瀝青鋪築而成的大型廣場:中央位置,工人們正在爲設計的綠化帶和花壇培土;進場道路兩側,草坪移植和花木栽種已在進行。博物館內部,功能房間分隔、地面及牆面裝修基本結束,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最後的內部裝飾。

據瞭解,古藺苗族文化博物館於2018年9月啓動建設,今年5月主體完工,並於6月順利通過竣工驗收。目前,項目周邊附屬工程建設和內部裝飾裝修工程正在極速推進。“博物館內部裝飾完成後,還將進行有關苗族文化的實物收集和陳列。”大寨鄉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博物館區所有工程力爭年底前完成,並於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根據博物館的展示需求,整個展館分爲七個展區兩個展臺。展區採用設置展櫃和走廊壁畫的方式展示苗族歷史演變、苗族節慶文化、苗族婚俗文化、苗族飲食文化、苗族脫貧攻堅成果、苗族紅色文化、苗族醫藥等,另外兩個展臺則分別展出從各地收集而來的有關苗族文化的歷史文物。

根據設計,博物館展廳裝飾完畢後,整個大廳展示區的科技感會十分明顯,將採用特殊的照明結構,營造出一種奇幻動感的交互體驗場景,讓遊客徜徉其間會感覺進入一種虛實融合、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

聲光電的設計,包括水波紋、翻轉、碰撞、擦除、避讓、跟隨等表現形式,現場觀衆可通過身體動作與地面圖像進行互動。同時,展廳內設置的定向音箱,能使各區播放的聲音互不干擾 ,在雙拋物線圓頂內聲音音質最清晰,不受外界干擾。

02立足古藺,傳承苗族文化遺產

古藺是川滇黔結合部中心縣城,也是西部方言苗族遷徙輾轉的核心地。苗族在古藺居住時間較長,然後才逐漸遷徙至敘永、威信、興文、珙縣乃至畢節大部分地區。因此,古藺是苗族反覆迂迴遷徙的交錯地,苗族文化底蘊深厚,內容豐富。

建設古藺苗族文化博物館,是爲了進一步保護、傳承、弘揚古藺縣悠久的苗族文化遺產,充分展示苗族文化的民風民俗、苗族非遺、苗族各項傳統手工技藝及秀美的自然風光,進一步加強苗族民間古文化非遺傳承者之間的文化交流,讓公衆更便捷地瞭解苗族文化精華。

博物館建成後,將成爲一個包容性更強的苗族文化博物館,文物展示和文化表現將立足古藺,範圍外延至川南苗族,包括以川滇黔結合部爲中心的西部方言苗族。

03串聯苗族文化符號,打造國家級景區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古藺苗族文化博物館緊臨富民村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在建設過程中還新增了1800平米的大寨苗族鄉遊客服務中心和1處商鋪。

除了展示以外,博物館還將結合大寨苗族鄉文化品牌,將一年一度的踩山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爲中心主線,串聯起各種苗族文化符號。

據大寨鄉政府工作人員介紹,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富民村國家AA級景區配套功能,爲富民新村創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創造條件。同時,博物館的投用,還能吸納苗族鄉的閒置勞動力就業務工,展銷當地農特產品。在向外界展示和傳承苗族文化的同時,助推大寨鄉經濟社會發展,爲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民族範+科技感

用科技守護民族脊樑

期待古藺苗族文化博物館

早日建成

已經迫不及待想去觀光了

- END -

初審丨彭媛媛 責編丨丁 念終審丨朱 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