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當中,我們總會用到放鬆,放鬆身體,放鬆心情。在練功當中,也強調放鬆。但是往往卻是越放鬆越緊張。

其實,放鬆是門大學問,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和維持才能做到的狀態。

放鬆不是鬆散,不是放棄,不是下壓,不是。。。

在氣功鍛鍊中,放鬆是有層次性的。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情緒的放鬆,人的各種貪嗔癡慢疑都會導致內氣的不安穩,會將內氣轉化成火,消耗能量。慾火、怒火是耗氣最厲害的。也就是說要做到放鬆的前提是情緒的放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這一點已經決定了放鬆對大多數人是有難度的,是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和心思去轉變的。放鬆的方法有很多,有從心入手的,有從身入手的。問題在於你是否願意去做。爲什麼很多人練了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沒放鬆,就是卡在這。

有了這個基礎,“性住氣自回”,內氣開始迴歸丹田,我們稱之爲“氣沉丹田”,“深者蓄”,我們的丹田就可以長出氣來,就可以在身體上開始放鬆的操作了。氣沉丹田的初步表現是腹式呼吸。

松命門是丹田氣運作的第一步,各家功法都主張站坐是要命門後凸,用怎麼凸?強行突出只會導致氣血僵滯,其實是一個松。有了丹田氣,“蓄則伸”,命門一鬆開,氣就自然地往命門充盈,就像你挖個水渠,水自然會流進去一樣。若是水渠裏填滿了泥漿,你強行注水進去是要出問題的。命門鬆開後,按之,腰椎關節是鬆動的,命門也會隨着我們的呼吸而起伏。然後我們的帶脈,也就是整個腰慢慢做到都松靜自如。

有了腰的基礎,接下來就是“伸則下”,把骶髂關節鬆開,內氣充盈到骶髂關節處,之後腰胯就能上下前後左右開合。之後就是松尾骨,尾閭下垂。我們常說的是斂臀、裹臀、溜臀、沉胯就是指的這個。到了這個地步,就能“下則定”。慢慢地,內氣自然灌注到兩腿腳。猶如鉛注,自然“定則固”。

下盤松定,就開始“固則萌”,從腰骶開始上松,有人會問爲什麼不能直接松上身呢,個人認爲沒有“定則固”的基礎,上身很難松透,因爲沒有根,支撐不了上身。

這時開始,我們的整個脊柱開始鬆開,氣血灌注脊柱,“萌則長”,我們稱之爲“斂氣入脊”、“通小周天”等,因爲脊柱氣血供應的增加,體質將會有明顯的改變。

之後脊柱和肋骨、肋骨之間、體內臟腑、四肢關節逐步鬆開,此時隨着丹田的吐納,整個身體都會隨之開合,我們稱之爲“丹田呼吸”。慢慢地內氣充盈開始顯於無形。此時身心全然放鬆,融於天地,出現“長則退,退則天”的現象,在呼吸上也就進入“胎息”狀態,順道則生。

一個“松”能入道。這個學問不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