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接受了相當數量的國際援助物資,其中既有海外愛國華僑華人毀家紓難,也有反法西斯盟友的國家援助。在抗戰的中後期階段,美國的對華援助成爲了國民政府當局的大宗。那麼這些援華物資是否真的全部用於支援中國的抗戰呢?本期內容就跟你談一談抗戰時期美國援華物資的內容和去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向反法西斯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租借援助,在亞洲同日本血戰的中國也被納入了受援國範圍。從1941年至抗戰結束,國民政府共接收了來自美國方面總額7.78億美元的援助,這對於當時貧窮落後的中國而言,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也給艱難抗戰的中國帶去了些許光亮。而美國之所以決定援助中國,是因爲中國戰場能夠緩解其他地方的壓力,所以援華物資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是,用於進行對日作戰。中國軍隊與日軍存在巨大的裝備差距,很多時候這個差距不得不用將士的生命去彌補,使用美式武器裝備和訓練中國軍隊,則能夠直接有效地與日軍的作戰水平對抗。1941年3月,國民政府就表達了這個請求,並獲得了美國的同意。

之後在中國的昆明和桂林以及印度的拉姆加爾設立了三個主要的訓練中心,在昆明訓練步兵,在桂林訓練炮兵,這兩地的官兵美國提供了部分武器,在印度受訓練的官兵則全部配備了美式裝備,他們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新1軍和新6軍。之後,美國又提出了幫國民政府訓練39個師的計劃,雖然訓練目標和裝備提供未能盡數實現,但是到戰爭結束時,已經有12個軍的國民黨軍隊接收了美式裝備,軍配備榴彈炮營,師配被山炮營,團有戰防炮連,營有迫擊炮排,其他輕重武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每個軍、師都設立一所完備的野戰醫院,各級通訊系統也在美國幫助下建立起來。空軍方面,除了援助陳納德在華組成的空軍部隊,美國也幫助中國訓練飛行員和機械員,並以售賣或租賃的方式,前後共向國民政府提供了1394架飛機。海軍也由美國提供了驅逐艦、掃雷艦等艦艇,人員同樣由美國訓練。

除了直接裝備中國軍隊,美國援華物資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軍隊的給養,諸如食品、藥品、衣物、生活用品以及彈藥等等。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進行的緬北滇西戰役,是當時正面戰場上中國軍隊首次取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作戰,之所以取得勝利,既有將士奮勇拼殺等因素,更與援華物資提供的武器裝備和充足後勤保障密不可分。不過,在當時中國對外交通線受阻的情況下,物資難以順利高效地送達,所以提供改善運輸條件的物資,諸如各種卡車、自行車以及輪胎、築路的設備和材料都是援華物資的一部分,他們被用以修復或開通新的交通線,保山至密支那公路、中印公路和中印輸油管等交通運輸線,既是經由援助物資而成功修建,也是之後援助物資所要走的渠道之一。

總的來說,這些援助物資有的用於加強中國戰場的作戰能力,有的用於改善中國落後的交通條件。然而,面對這樣一筆“飛來橫財”,貪腐成性的國民政府及箇中分子是免不了要撈油水的,在衆多侵吞援助物資的官員中,“大頭”便是駐美國的時任外交部長宋子文,此人一方面是對美國援華的促成者,厥功至偉,另一方面卻也是從中牟利的“一把手”。宋子文和他的弟弟宋子良通過執掌西南運輸總處和中國國防物資供應公司的便利,侵吞了大量援華物資,建立起自己的“私人廠庫”。滇緬公路未被切斷時,援華物資幾乎都經由這裏運到國內,由宋子良主管的西南運輸處,當時擁有600輛卡車負責運送物資。

然而匪夷所思的是,物資一到達國內,就會出現裝滿物資的卡車“失蹤”情況,存放物資的倉庫有時也“意外失火”,調查結果則多半是“有人破壞”,但是這些消失或燒燬的物資,有時不到兩小時便在各種黑市上出現,有時則進入他的倉庫,不再出現。後來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西南運輸總處也在1941年底被撤銷。不過在1941年的四月份,中國國防物資供應公司在美國成立,承擔與美國政府洽談援華物資的接收和管理工作,宋子文負責該公司的主管工作,宋子良則是中國方面援華物資的負責人,這種在《租借法案》背景下進行的物資援助數額大,也十分容易讓人鑽空子,何況中美兩國之間相隔萬里,而中間人卻又是宋氏兄弟。

有一次宋子文根據租借法案向美國申請了一批60輛坦克及其他武器裝備的資金,而後卻向重慶方面報告說,“運載這批武器的貨船沉沒了”。事實上這些武器沒有被製造出來,沉船更是無稽之談,於是這筆款項就流入了他自己的腰包。美國方面稱“宋氏家族一直是金錢狂,他們的一切行動都是受其聚斂錢財的慾望所驅使”。宋子文兄弟究竟從經手的援助中攔截了多少,沒有人知道,但從後來宋氏家族內部以及其他家族的不滿中可以想象,他們已經攫取了過多的財富,並引起了衆怒。當時的《不列顛百科全書》這樣介紹宋子文“據說他是世界上最富的人”。

其他國民政府軍政官員,下至管理物資的小科長,上至戰區司令長官,同樣也是一丘之貉,有的利用職務之便“假造名冊,冒領援助物資,有的將援助物資賣給日本人,或是交換日本的消費品”。有着“水旱蝗湯”“美名”的湯恩伯,經常用美國援助的軍用卡車跨過日軍殺戮和驅趕中國老百姓形成的無人區,去走私日本人的商品,再到黑市上去賺中國老百姓的錢。等到豫湘桂戰場大潰敗時,湯司令又用這些美軍卡車拉着家小財產從前線溜之大吉。事實上,不僅僅是對於援助物資的侵吞,經濟各領域都有腐敗分子的存在。美國人這樣形容國民政府“文武官吏中,除極少數例外,不是囤積居奇,就是投機倒把”。

除了中飽私囊,這些原本是用於支持抗日戰爭的援助物資,也被國民政府屯而不用“以備不時之需”。1942年第一次緬甸戰役中,第5軍僅有的9輛坦克被蔣介石一輛一輛地調動,這種“添油”的方式根本不能發揮坦克的作用,軍長杜聿明還想要把這些坦克藏起來,以致於英國人反問他,那要這些坦克有什麼用?誠然,也許是過慣了苦日子的軍隊,自然想着珍惜寶貴的武器,想着拿人命去換。但在1944年豫湘桂戰場上全面潰敗時,蔣介石還在貴州“珍藏”着5萬噸武器彈藥,原因則是懷疑有些將領不忠於自己。裝備了大量美式裝備的胡宗南部隊不去前線打日軍,卻在後方騷擾和進攻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等到抗戰勝利的局勢已經明朗,這種傾向就更加明顯。陳誠就表示“將使用美國武器打內戰”。

當然,抗戰勝利之後,美國也明確支持國民黨軍隊進行內戰,並提供了更多的美式裝備,但這些國民黨的將領依然想着保存實力,還想着“不時之需”。連蔣介石囤積的美國援助物資,到1949年他自己下野時都沒用完。除了國民政府的貪污腐敗和所謂的“深謀遠慮”,對援助物資的“利用”,來自美英兩國的“不可抗力”,也影響了物資的流向。由於這些物資是美國提供的,中國並沒有決定權,事先美國也不會與中國商議,有時候其他戰場緊急,美國會將援華物資調撥到那裏,主要還是爲了幫助英國人。

1942年夏,英軍被趕出埃及,面對出現危機的北非和中東局勢,原定飛往中國的轟炸機被派往英國人需要的地方,援助中國的100架運輸機也縮減爲57架。蔣介石問羅斯福“美國是否還有興趣維持中國戰場……英國每遭到一次擊敗,就拿走一批中國的裝備……既然如此,中國沒有必要繼續打下去了”。而英國方面自認爲高於中國一等,有時還會直接霸佔援助中國的物資,丘吉爾甚至覺得美國對中國的援助有些過分。

事實上,在美國對外援助中,中國最高也僅佔到其援助總額的4%,其餘大部分還是英蘇及其他國家,美國偶爾也會收回部分物資。不過同樣也是因爲戰事原因,當然參與援助工作的美方人員也會中飽私囊,甚至連陳納德將軍也曾進行過投機倒把活動,然而相比於宋子文,他們還是要得“多學習”,但總的來說,這些都是小打小鬧。儘管美國處理援助物資時,經常無視國民政府,顯得有些霸道無禮,不過勉強也算戰爭需要,問題的關鍵在於那些被國民政府接收的物資究竟有幾分是用於抗戰,有幾分是被貪污,又有幾分是留着日後打內戰。抗戰過後,中國愈發凋敝,老百姓生活日益艱辛,而四大家族和部分高官卻盆滿鉢滿。《詩經》有言: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或許這種能對援華物資下手而大發國難財的統治階層,早就“本實先撥”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