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今年以來

受疫情衝擊最慘烈的行業

郵輪業無疑數一數二

皇家加勒比、歌詩達、公主……

長江口曾經來來往往的那些巨無霸

已經很久沒有見到它們的蹤影

在這看不到頭的凜冬之中

就在長江邊的外高橋船廠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正一點點孕育成型

建造步伐不慢不亂

這艘被中國船舶集團

視爲一號工程的巨輪

今天迎來一個里程碑式的節點

從“造積木”到“搭積木”

正式開啓在船塢內的連續搭載總裝

“建造工作全力克服疫情的影響”

“針對疫情,我們已經有了整體預案”

“我們對郵輪市場的前景充滿信心”

“外國朋友認爲中國郵輪市場代表着未來”

……

在現場的採訪中

包括話匣君在內

媒體對於郵輪市場前景的關注度

遠遠高於郵輪建造本身

哪怕摘下造船行業

這顆最後的“皇冠上的明珠”

本身有足夠的故事可講

所獲得的這些回答

說明面對疫情給全行業帶來的重擊

國產郵輪乃至背後的郵輪產業

正在主動出擊以變應變

希望在行業可能的“大洗牌”中

把握住發展的戰略機遇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將在2023年交付

那個時候市場能否走出低谷?

春天不是等來的

而是全力以赴爭取來的

從“造積木”到“搭積木”

2018年11月6日,中國船舶集團與美國嘉年華集團、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正式簽訂2+4艘13.5萬總噸Vista級大型郵輪建造合同。

2019年10月18日,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在外高橋造船正式開工點火,進行鋼板切割,全面進入實質性建造階段。

這艘郵輪的排水量達到13.5萬噸,擁有客房2125間,最多可容納乘客5246人,船上擁有16層上層建築生活娛樂區域,設有演藝中心、特色餐館、購物廣場、藝術走廊、兒童中心、水上樂園等休閒娛樂設施,豪華程度超過五星級酒店。

這樣的一座“海上城市”,在建造中被分爲670多個分段,由它們構成75個總段,然後再像“搭積木”一樣在船塢中總裝成形。

今天在外高橋造船專爲郵輪改造的740米巨大船塢中,首批4個總段開啓了總裝搭載的大幕,它們構成了船底的機艙部門。船塢周邊,還有近10個總段正在組裝成形。

外高橋造船副總經理,大型郵輪項目總建造師周琦介紹,開工一年多來,全船目前已經開工300多隻分段,結構完工接近200只。後續,隨着連續搭載和內裝工作的開展,將有大量的設備、器材從全世界,尤其是歐洲匯聚到上海。“這是下一步的巨大挑戰!”

“應對方案我們是有的!”

“鑽石公主號”上的疫情暴發,讓很多人談郵輪色變。如何重建人們對於郵輪的信心?

外高橋造船副總工程師,大型郵輪項目設計總監郭勇介紹,設計上已經有了相關的應對預案。一旦國際海事組織或是政府的法規,明確了相關的標準和要求,就能進行相應的施工和改裝。他說,主要針對船上的空調和通風系統,以前的船上各個房間之前是聯通的,因此可能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我們在設計上可以把每個房間的通風進行分隔。”

更爲關鍵的是建成後的運營!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國兵向話匣君透露,他們正在探索採用AI技術,從乘客上船開始,對人員的動線、數量和體溫進行全程把控,通過技術賦能,讓郵輪的運營更精準、更高效、更安全。

他表示,雖然國內郵輪市場的恢復還有待時日,但他們已經開始探索從市場銷售、船舶管理到產品管理的全方位自主運營。從兩艘二手郵輪起步,力爭用兩年左右時間,打造有中國風味、中國品質的郵輪產品,爲首艘國產郵輪的運營奠定基礎。

在今年3月,針對“鑽石公主號”的疫情所暴露出的癥結,楊國兵撰寫了一篇題爲《構建全球化時代郵輪多邊合作治理體系 》的文章,在業界受到廣泛關注。今天在採訪中,他表示疫情雖然對郵輪的運營造成衝擊,但我們在設計、建造和供應鏈構建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很多外國朋友都表示“中國市場是未來中的未來,要在中國市場加大投入!”

按照計劃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將在

明年9月完成全船搭載

明年12月完成第一次起浮

2023年4月完成舾裝

爭取6月底能夠實現交船

屆時郵輪市場會走出凜冬

迎來複蘇的春天嗎?

中國船舶集團董事長雷凡培

在今天的儀式上引用了

第三屆進博會開幕式上

深深印在人們心中的一段話

從歷史上看

不管遇到什麼風險

什麼災難、什麼逆流

人類社會總是要前進的

而且一定能夠繼續前進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

相關文章